騎全部留下,由他帶領重新南下。共有五萬餘騎兵,明日前鋒必將到達。】
【於是,杜重威就和李守貞商議決定,為避免孤軍深入缺乏糧草,暫且回退泰州,看看契丹軍此時的情況再說。】
【因而,後晉大軍不斷後退,二十日退到滿城,二十一日退到泰州,二十二日,趙延壽率領契丹前鋒軍逼近泰州,二十三日,後晉軍隊從泰州退出南逃,一路逃至陽城附近,被契丹軍追上,大幅潰敗。】
【隨後,後晉軍隊進入陽城(河北順平縣),二十四日,重新整頓,在城外列步兵方陣迎擊契丹,雙方交鋒二十餘次,最終後晉守住了陽城,契丹軍隊暫且退去。】
【後晉軍隊繼續南撤,二十六日,在南撤途中被契丹騎兵圍攻,且戰且退,不過十餘里就已經人馬飢乏。】
秦朝。
王翦看著後晉大軍的行動,越看越覺得不對。
這仗怎麼能這麼打呢?
耶律德光不帶輜重,只帶騎兵直接南下,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保住泰州、保住他已經擁有的燕雲地區,而不是南下滅亡後晉——雖然他有著就地徵糧的方式,但這不能改變五萬餘騎兵沒有攜帶輜重的前提條件。
那麼後晉軍隊為何要這樣馬不停蹄地南逃?就算要撤軍,也要講究一個陣勢,講究穩紮穩打、保持軍隊的基本穩定和戰鬥能力。要有規劃,要明確每一步退到哪裡、糧草輜重是否足夠、不夠的話從哪裡彌補……
而後晉軍隊這樣的撤退,莫名顯出了幾分慌不擇路、一心只想退避的樣子。
這個核心將領杜重威嗎……王翦暗自搖頭,沒興趣評價這麼一個將領,只是道:“若是後晉不能打出一場勝過契丹,或者對契丹造成極大震懾的戰鬥,這遼太宗大約也不會介意順手消滅這部分軍隊,甚至順便再來一次南下。”
耶律德光確實拋棄了輜重不假,但若是後晉一方一直這麼潰逃下去,耶律德光不做些什麼才是真對不起自己、對不起上天。
【二十七日,後晉軍駐紮到了一個叫做白團衛村(河北順平縣)的地方,當日,這塊地方颳起了大風,風勢猛烈,揚起地表的灰塵,又折斷附近的樹木。】
【耶律德光覺得這是將後晉軍隊一網打盡的好時機,於是天亮後,就命令鐵鷂軍下馬作戰,拔起了後晉軍隊的營寨,揮舞短刀奮力進擊,同時還藉助風勢縱火揚塵來助長聲勢。】
【面對契丹一方的來勢洶洶,後晉計程車卒們想要博一線生機,便紛紛大喊:“都招討為何不用兵,令士卒徒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沒錯,杜重威還在猶豫,他說現在風太大,想要等到風停了看情況再說。】
【這個想法遭到了不少將領的反對,因為後晉的情況並不是很好,士卒們飢渴交迫、已經到了極點。】
【李守貞認為,正應該趁著此時出戰,因為有風沙,所以契丹也不能夠清楚後晉的具體情況,一旦風停了,看清楚後晉此時虛弱的實際情況,後晉才是沒有好結果。】
【於是,皇甫遇等人各自率領騎兵奮力攻擊,這出乎了契丹一方的預料,又因為此時鐵鷂軍已經下馬,一時間難以重新變回原本的狀態,加之風沙越來越大,契丹各支部隊之間的聯絡指揮也難以順暢,後晉逐漸獲得了優勢。】
唐朝,貞觀年間。
所有對打仗有些心得的大臣們都紛紛對後晉最後選擇出擊的做法表示讚賞。
長孫無忌笑道:“雖然說‘風順致呼而從之,風逆堅陳以待之’,但是也要根據己方軍隊的實際情況來做決定。後晉這一次正是如此,想來遼太宗一方應當是認為後晉一定會堅守不出,才會讓他們的鐵鷂軍下馬。”
騎兵最根本的條件,就在於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