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和保護漢人耕種之外,他也儘可能地讓滿人也投身耕種之中,而不再是之前的只管兵事不管農事。】
【而要做到這一點,一個重點就是滿人的徵兵方式需要改變。皇太極即位後選擇了“三丁抽一”的徵調條例。就是說三個男丁中,一人披甲出征,成為披甲人;兩人留家生產耕種,成為餘丁。
而為了保證雙方的共同利益,披甲人和餘丁雙方都需要遵守規則:餘丁專事農業生產,供給披甲人的生計,而披甲人所得戰利品也必須分給餘丁。】
漢朝,景帝后元年間。
病懨懨的劉啟陷入了沉思。
皇太極這樣的政策,沒有毛病。耕種這件事情,就是國之大事,放之四海皆準。別的不說,己方如果不能持續耕種以獲得糧食等物品,那麼賦稅從何而來?賦稅收不上來的朝廷,後果會是什麼樣子?
——雖然後金此時未必算得上朝廷,但到底也是一方政權了。
總不能,全靠著劫掠、向朝鮮索要朝貢之類的來維持中央的運轉,來保證後金軍隊的對外作戰吧。
況且,後金在這一時期的作戰,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也並不一定需要那麼高頻、頻繁到女真,啊不,滿洲人自己不能進行耕種,只能不斷參與作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再者,劉啟對於原本女真人的文化水平、政治知識等方面是不大看好的,或者說,他對於中原以外的外族,在這方面的水平總體上是評價並不太高的,當然,這不排除那些外族之中有著一部分高水平的人才。
但是,說到底,如果後金想要發展,那麼就不能將漢人徹底剝離出去——縱使是前面的元朝,還依舊任用漢人,一定程度上學習漢人文化。
以上這些都不是劉啟沉思的原因,這些是後金的現狀,也是皇太極做出改變、推行這些政策的核心原因。
而讓劉啟陷入沉思的問題是:皇太極之前,努爾哈赤這個“太祖”在位時期,他到底是怎麼維持後金的政治架構的?他本人的目標又究竟為何?
努爾哈赤,神蹟沒有細講,但從他的經歷來看,也算得上個人物。帶領自己的部族崛起,統一女真,聯絡一部分蒙古部族,建立後金……這些都是他的功績和成就。
但是,仔細想來,他的問題好像也不算少——以後金將要成為一個取代明朝的王朝的角度看。
前有立了四大貝勒,又搞了“八王共政”,後有對待漢人嚴厲殘酷,似乎完全沒打算改變一下相關政策、進行安撫,或者說嘗試一下打一批拉一批的方案……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努爾哈赤時期情況不允許。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劉啟在此時,就是在思考關於努爾哈赤的問題,這個太祖,他內心的政策和目標究竟是什麼?他想入主中原,真正建立一個王朝嗎?如果有,他又是如何思考相關政策的?如果沒有……
【同時,在登基之初,皇太極便暫停了修築大型工程,並表示“工築之興,有妨農務”,以後“止令修補,不復興築,用恤民力,專勤南 畝,以重本務”。由此,再一次表示了他對於農業的極度重視。
而對於與耕作相關的牲畜,他也下令加以保護,也就是禁止屠殺大牲畜,規定“嗣後自宮中暨諸貝勒以至小民,凡祭祀、筵宴及殯葬市賣,所用牛、馬、騾、驢,永行停止”。】
【天聰五年七月,皇太極與大貝勒代善等人在河上釣魚,恰巧撞見“有二人縱馬食禾”,皇太極隨後便將這二人“坐以縱食民禾罪,命各貫一耳以徇”。
這是皇太極進一步規定的縱畜入田的罰例,“如豕入人田,令送還本主,每次計豕罰銀五錢,過三次許赴告該牛錄額真,即以其豕給之。如羊入人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