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第一波援軍到來。】
【這是從附近的松山前來的援軍,因為並非遼東防線大規模調動,因此到來的援軍僅有兩千人。】
【沒等他們抵達大淩河城下,就被後金軍隊擊敗。】
【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極直接派出了貝勒阿濟格、碩託,帶著五百精兵、五百蒙古兵,前往松山錦州一帶阻擊明朝援軍。】
【八月二十六日,明朝第二批援軍到來。錦州總兵吳襄、宋偉率錦州兵馬六千人前來,到了阿濟格營地,當天有大霧,人人之間甚至見面不相識,阿濟格率軍趁著大霧出擊,擊敗了明軍,甚至追擊到了錦州城。】
【明軍的第二次支援也宣告失敗。】
【第三次支援,就要到了九月中旬。】
【九月十二日,皇太極聽聞了明朝自關內派軍前來支援錦州等地,於覺得貝勒阿濟格此時的兵力有些少,於是又派了總兵楊古利帶著一半八旗護軍前往支援。】
【九月十六日,明朝的第三次援軍到來。】
漢朝初年。
劉邦搖頭,作為自己實打實帶兵打過仗的人,且有著在圍城內作戰經驗的人,他對於明朝的大淩河城確實不怎麼看好。
如果說祖大壽的大淩河城內兵馬甚少,實在不能僅憑自己的力量衝破後金包圍圈的話,沒有問題;但是,明朝兩次援軍都是這樣的情況……這分明就是在浪費時間,並且在給後金送戰果。
至於說這第三次援軍,雖然說和上一次已經隔了半月,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上一次援軍回去後,明朝就立刻開始組織第三批援軍,但是……其實還是被後金掌握住了節奏。
想到這裡,他不由開始思考一個嚴肅的重要的問題:究竟如何提升各軍之間、各地之間、朝廷與地方之間的通訊效率?
————
————
雉堞,又稱齒牆、垛牆、戰牆,是有鋸齒狀垛牆的城牆。可用來作為守禦城牆者在反擊攻城者時的掩蔽之用。垛口長度約幾十厘米到兩米。堞則是城牆上如齒狀的薄型矮牆。
按照查到的: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
明:裁衣尺:1尺=34厘米;量地尺:1尺=32.7厘米;營造尺:1尺=31.1厘米
清:裁衣尺:1尺=35.5厘米;量地尺:1尺=34.5厘米;營造尺:1尺=32厘米
喜歡歷史直播:從神奇的太宗們開始請大家收藏:()歷史直播:從神奇的太宗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