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景帝后元年間。
劉啟的身體此時已經不妙,他勉力支撐著,和自己心目中最好的繼承人劉徹一起觀看神蹟。
看到神蹟中提到了自己父皇遺留下來的諸侯王問題,他只是笑笑,轉而看向劉徹道:“徹兒,朕希望你能夠更加沉穩地去處理一些事情。畢竟,雖然有些問題需要解決,但也需要時間。”
就像劉恆在位期間發展壯大的諸侯王力量,劉恆真的不知曉嗎?
不,只是,如同大漢這些年來整體上一直都是休養生息的國策一般,諸侯王壯大,也只是當時沒有其他辦法造成的副作用。或許可以透過種種手段加以限制、讓他們的力量不能太過強大,但整體的趨勢是難以改變的。
而自他登基後,諸侯王的勢力就開始被削弱,七國之亂雖然讓他受到了一次脅迫,但過後,諸侯王的權力都遭到了一次削弱、活動也受到了限制,“諸侯王不得復治國,天子為置吏”。如此一來,也就給徹兒日後掃除了一大隱患。
至於他這個兒子,劉啟看得很清楚,和自己一樣有著銳意堅決的一面,又頗為驕傲。等自己百年之後,他必然想要征討匈奴……
但是,這同樣不能一蹴而就。
劉徹身上自信滿滿、神采飛揚,少年人的銳氣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現:“放心吧,父皇,兒臣怎麼可能會犯下這樣的錯誤!兒臣定會實現我大漢的夙願、一雪前恥!”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已經不在意那些諸侯王了,左右他們早已無力與中央為敵、影響中央政策了,他反倒更加關注那些地方豪族。
這些地方豪族,有些是經過大漢的軍功等方式崛起,有些則是與神蹟中說的豪商富賈有關,還有些兩頭都佔、相互交織,這些人,影響的是大漢對於各地最基本的掌控力。
雖然授命的官員也未必能夠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地傳達天子的意思,但他們畢竟是朝廷官員,可以依照各種律法來加以處置;但若是當地的權力完全被豪族奪取,那,那一塊地方,和實際上的分封又有多少區別?
大漢一直在努力的,就是消除掉開國以來分封的封國,讓這些土地、人口等資源都盡數歸於中央,歸於天子的掌控,加強天子的力量。
而這些豪族無疑是違背了這一宗旨。
當然,他作為英明神武的天子,自然也有對策,定期的遷徙豪族,就是為了加強控制、打斷他們的發展。只是,這樣的力量只會增加,不會減弱;而大漢的中央力量又能否維持住對這些豪族的壓制?
要知道,他能夠成功定期遷徙豪族,可不是因為什麼天子之威,而是實實在在的力量。
明朝,洪武年間。
看到這裡,朱元璋不由得在腦中又開始老話重提:“咱大明什麼都好,特別是百姓,可是就有一些地方豪強,不知道理解朝廷法旨,不願意遵守咱的規章制度。更有一些人,為了所謂的私利,將整個華夏、所有百姓都拋之腦後,買了個一乾二淨。”
將軍們紛紛點頭,表示對萬歲的話的絕對贊同和擁護。
文官們中,有一些就略微有些尷尬,畢竟,將軍們出自豪族的沒有幾個,大家都是泥腿子出身;文官們就不同了,出自有一定底蘊之家的不在少數。
而朱元璋這番沒有點名道姓的物件是誰,他們也都清楚,不就還是那些江南士族豪族嘛!萬歲討厭那些人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又有了神蹟中關於那個太宗故事,萬歲就更加討厭這些人了。
沒看見這段時間,朝中凡是江南出身的人被挑刺的頻率都比其他人高嘛。
【當然,這些問題具有歷史原因,屬於時代特性。】
【其中的不少內容,在劉啟繼位後就得到了緩解乃至解決,再到武帝登基,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