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份上,皇帝是天然佔有一定的主動性優勢的,特別是在現在,並不是什麼神器傾覆的局面。】
【因此,並不是沒有並非濱南省的官員們聽到些許的風聲,併為此向皇帝上奏。】
【濱南按察使就曾經就此事書信一封寄給了自己的朋友,而作為這個朋友的上司的福曲總督,也看到了這封信,並以此為依據,向皇帝彈劾簡軒謊報戰況,弄虛作假。】
【畢竟是些許的風聲,所以濱南按察使也並不清楚全部情況,只能推斷出簡軒有謊報戰況的行為,福曲總督也同樣如此。】
【按理說,皇帝在收到這樣的有一定證據和邏輯的彈劾奏摺後,就應當派人前去調查,或者更直接一點,乾脆講簡軒免職並押解入京——但是皇帝卻在這時候表現出了一種剋制。】
【他沒有像是對待靜安那樣,直接免職並且將其押入京中,而是選擇派人前去調查——但是,這個調查的人數和人選,也僅僅是讓寧州巡撫一人去私下調查此事。】
【而皇帝選擇的這個調查人選寧州巡撫呢,他是一個不怎麼願意直接得罪官場同僚們的人。因此,他確實是進行了調查,但是在奏摺中,他卻並沒有直接乾脆利落地寫明情況、寫出自己的發現和看法,而是模模糊糊;好在,他也並不是打算就給皇帝這麼一個結果,因此,他將自己調查得到的情報附在奏摺之後上交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樣一來,雖然皇帝並不能從寧州巡撫的奏摺上直接得出結論、查明情況,但是他也可以從奏摺後附著的情報中自己得出結論——事實上,當皇帝發現寧州巡撫在奏摺中支支吾吾、含混不清的時候,就已經能夠明白,濱南省的事情確實有問題。】
【但不知道是覺得只要能夠停戰、如今的條件也能夠接受,還是不願意再起什麼爭端、覺得央洲已經負擔不起……皇帝雖然收到了奏摺以及附上的情報,但是他卻沒有再就此事繼續追究,已經得到的情報也沒有被他用來責問簡軒等人。】
【事情就這麼過去了。】
【而在之後發生的一些事情,則讓這種“皆大歡喜”的結局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一段超乎所有對全部事情都知情的人的預料的時間。】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嘆息:“這是因為皇帝的心態有一部分變了。”
皇帝的心態改變了,他不再想著像是以前那樣要達成“全殲敵人”的目標,而是可以接受一定的損失和代價,他要求的是事情結束,一切都回到正軌上,什麼都不要改變。
但是李世民還是覺得,這種改變的心態只是佔了皇帝整體心態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在先前想著要全殲敵軍,現在想著可以相安無事;而皇帝真正的大部分的心態還是沒有怎麼改變的——他想要事件結束,不影響央洲的正常運轉,也不影響央洲的上國氣度。
全殲敵軍,亦或是相安無事,都是達成這一根本目的的不同方式而已。
最初,皇帝想要相安無事,因為他認為鶯鶯國是想要來“伸冤”的,且態度恭敬謙卑;隨後皇帝想法改變,要求不能搞什麼談判和談,而是一定要將鶯鶯國打得落花流水、盡數殲滅,是因為他覺得鶯鶯國的野心膨脹,並且不懂得禮數、不尊皇帝;而現在,他又同意這種給鶯鶯國一部分錢財,最終鶯鶯國退出濱南省。
這則又是因為簡軒以及前面的楊松在奏摺中屢屢為鶯鶯國塑造一個懂得禮數、所求不多、只要通商的形象,並且簡軒也已經做了許多事情使其變成了既定事實,加上簡軒並沒有透露最重要的——他私自達成協議、鶯鶯國還會對其他地方發動進攻這兩件事情。
於是,皇帝在急切的“想要解決這件事情”的念頭下,就這麼無視了簡軒的一些謊報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