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叔孫通尷尬一笑。
胡亥盯著他,斂容道:“說真話。”
叔孫通猶豫了一瞬,道:“從前左丞相李斯提出‘焚書令’,後來朝廷又坑殺了許多儒生方士,訊息傳到魯地……”
胡亥一聽就明白了,道:“你是想說先帝從前焚書坑儒的事兒。大約為尊者諱,所以不提先帝,只說李斯的事兒。”
叔孫通低了頭,不敢亂拍馬屁,訥訥道:“陛下明鑑。”又找補道:“小臣老師也是一時激憤。”
“一時激憤?”胡亥冷笑道:“你現在就寫到信裡去,務必把焚書、坑儒這兩件事,原原本本告知你老師。”
不只此時的人有誤解,便是後世的高中課本來,說起這段歷史來,也是堂而皇之的什麼“焚書坑儒,是秦始皇殘暴專政的體現”,諸如此類。
實際情況究竟如何,早已無人在意。
然而胡亥卻要為先帝正名。
事實上,“焚書”與“坑儒”根本是兩件事情,而“坑儒”說成“坑方士”可能更恰當一些。
先帝一統六國後,推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語言、度量衡等等。這些在後世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情,在當時推行時遇到的阻力卻是難以想象之巨大。
而李斯提議的“焚書令”,本質上是為了加強新帝國眾黔首的思想統一。
李斯所提議的“焚書令”,所燒的也並不是所有的書,而是有特定種類的。
首當其中的,就是非《秦紀》的其他國家的歷史書籍。這相當於是要統一歷史事件在記載上的情況。所謂的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就是這麼回事兒。
其次,先帝推行“以吏為師”,而當時私學之風盛行,焚書也是為了推動官學正統。
而且皇家藏書,並不在“焚書令”範圍之內。
若不是此後項羽入關後的咸陽大火,許多典籍當仍有存留。
從文化的角度來講,焚書並沒有給古典文集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可是從執政者的角度來講,焚書卻是一種有效的統治手段。
胡亥道:“你告訴你老師,朝廷的焚書令,並非針對儒家,而是要推行官學。”
叔孫通不敢反駁,“喏。”
胡亥又道:“至於坑殺那些儒生、方士,就更跟儒家扯不上什麼關係了。要真說起來,算是揭了先帝的醜……”
叔孫通手中墨筆一頓,不知道該不該繼續寫下去。
胡亥擺手,道:“無礙。先帝乃是千古一帝,功過由人評說。他不會介意的。”
秦始皇在人生的後半段,沉迷於追求長生。
而能幫助他“得道成仙”的人,他們不幹正事兒,整天通神、尋仙、煉丹藥,這些人叫做方士。
所謂的坑儒,其實是因為兩名江湖騙子侯生、盧生,騙了秦始皇多年,最後騙不下去了,撒腿跑了,跑了不算完,還毀謗秦始皇。秦始皇醒悟過來後,勃然大怒,把他們這一夥騙子和毀謗狂給一起坑殺了。
因為秦始皇追逐長生,所以這些方士就打著能尋到仙人的旗號,來騙吃騙喝,騙高官厚祿。
其中比較知名的,有一個叫徐福的,騙了幾千童男童女,駕船出海從此再沒回來。後來有人傳說,他就是日本人的祖先。
其次像盧生、侯生這種,先是騙秦始皇,說陛下要隱匿行蹤,才能求到長生不老藥。於是秦始皇在咸陽宮殿間修起複道甬道,行蹤詭秘,無形中與大臣的距離也就拉遠了。可以說後來趙高等人謀劃的沙丘政變能夠成功,與秦始皇此前聽從方士的鬼話,使得自己行蹤只有近侍知曉,有很大的關係。
後來盧生、侯生又騙秦始皇,說是要自稱“真人”才能尋到仙人。改動皇帝的自稱,是很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