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李斯毫不懷疑,“比老將軍王翦還要合適。”
“願聞其詳。”
李斯道:“蒙恬與先帝有發小之誼,然而年少,只能為副將。”
胡亥點頭,“不管是王翦帶兵,還是李信帶兵,蒙恬都為副將。”
李斯道:“用誰為主將,便是問題關鍵。”
“先帝選擇了李信。”
“先帝先後見了李信與王翦老將軍。”
胡亥前傾身子,“見完之後,便決定了用李信?”
“正是。”
“李信說了什麼?”
李斯撫著白鬍須,“他說滅楚只需二十萬士卒便足夠了。”
“先帝信任他?”
“先帝願意一試。”
胡亥嘆道:“因為李信此前率領三千人馬,敢追燕太子丹十數萬人馬,銳不可當。朕也不得不信他的膽魄。”
胡亥問道:“那王翦老將軍怎麼說?”
“王翦老將軍道,非六十萬大軍不可。”
“於是先帝就選擇了李信?”
“先帝選擇了培養李信。”
胡亥不信,“只是因為所求兵力多寡?”
李斯垂眸不語,似在沉吟。
“左相大人不需避諱,朕真心求教。”
李斯含蓄道:“王翦老將軍破邯鄲滅趙,其子王賁將軍滅魏亡燕,王氏功高。”
胡亥嘆道:“功高震主。”
李斯平平道:“老臣惶恐。”
胡亥道:“所以先帝不放心給王翦六十萬人馬。”
“若非迫不得已,自然不該給。”
“不該給?”
“正是。若王翦率六十萬大軍倒戈相向,關內誰人能擋?”
胡亥若有所思。
胡亥道:“可是李信失敗了,不得不起用王翦。”
“不得不起用王翦。”
胡亥又道:“不得不給他六十萬人馬。”
李斯點頭,“不得不給他六十萬人馬。”
胡亥道:“若他率兵倒戈,又當如何?”
李斯只道:“先帝親至郢陳督戰。”
胡亥恍然大悟。
叔孫通講到此處之時,給人感覺好像是先帝為了鼓舞士氣,而親至郢陳督戰。
可是此刻聽李斯講來,卻更有一層節制王翦大軍的深意。
李斯道:“王翦大軍開拔前,曾向先帝請求良田美宅,凱旋後又徹底病休故里。”
胡亥道:“王翦真名將也。”
名將,不只會打仗,更有極強的政治敏感度。
李斯道:“正因為王翦適時退出,才有了後來其子王賁被重用,立下滅齊大功。”
胡亥忽然問道:“王翦老將軍帶兵伐楚之時,王賁何在?”
“奉先帝之召,歸於咸陽。”
這是被留為人質了。
胡亥沉默半響,道:“好在王翦大獲全勝,有忠君之心,而先帝又有容人之量。”
李斯道:“善始善終,方是君臣佳話。”
胡亥嘆道:“先帝對王翦的節制,何嘗不是為了保全他呢?”
人的野心是被養起來的。
與此相比,他完全放權給章邯的做法,在政治上看來簡直是稚嫩的,以為君臣不疑靠的是信任。
為君者不做自毀長城之事,為臣者懂得功成名就身退,才能彼此成全。
胡亥深入思考著,問道:“王翦老將軍在平輿屯兵,一年後才與楚軍交戰,是戰爭所需,還是……擁兵自保呢?”
李斯欠身道:“老臣並不精於兵事,不敢妄自揣測。陛下或可問於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