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原委告知碧君。
碧君聽了,臉色立時沒了血色,“怎麼會這樣?要是我早一些告訴他,會不會……就沒這件事了?”
怡君愈發確定姐姐的心思,安撫地一笑,“意外而已。姐,想不想把這件事攪黃?”
“當然想啊。”碧君脫口答完,不由赧然,但她很快鎮定下來,“二妹,你教我怎麼做,好不好?”
輸不起了。她很確定,自己輸不起第二次。並且,方才時間隨短暫,心緒卻足以告訴她,自己對他的在乎。那一刻,有多怕,只有自己知道。
“好。”怡君笑容明媚,“我們好生盤算一番。”
.
書房裡,程祿正對程詢道:“今日託人去廖家說項的人,是厲公子的同窗馮仁宇。馮家祖上幾代為官,近幾十年卻無人得功名走仕途。……”
馮仁宇自幼天資聰穎,馮家又對他寄望頗高,先後請了幾位名師教導。馮仁宇十多歲就考取生員進入國子監,只是,隨後的運道很差。
他雖然進入國子監,但和不少人一樣,只是掛著個名頭,平時回到祖籍,接受授業恩師的教導,鄉試舉行之前才會來京城,兩次下場前都染病在身,一次在京城的宅子裡,一次是在路上。
就這樣,被家鄉父老寄予厚望的最有才情的人,兩次都是無功而返。
“兩次都這樣,不少人暗地裡議論,有人猜測他不服京城水土,有人索性懷疑他空有其名,不敢下場。”程祿道。
“這事情有點兒意思。”程詢放下了手裡的玉石、刻刀。
程祿繼續道:“到眼下,馮公子和家中長輩著實心焦起來,索性搬來京城常住。他雙親去得早,算是由兄長帶大的,如今,他兄嫂也陪著他進京了。去廖家提親一事,便是他兄嫂張羅起來的。”
“馮仁宇。”程詢念著這個名字。
他對這個人的印象模糊,程祿講述那麼多,也不能讓他想起馮仁宇的樣子。只記得這人的大致履歷:最終考取的名次不佳,自請回祖籍做了一縣的父母官,很多年裡無功無過,典型的在官場混日子的樣子。
最重要的是,他不記得厲騫有過這樣一位同鄉兼好友。前世在殿試前後,也沒聽說過。是兩個人都因為境遇不同疏遠了麼?
如果意外出在自己這兒,沒關係,見招拆招,輸不了根本。但出在廖碧君那邊,便會讓他沒來由地心驚肉跳。記憶給他的陰影太重了。
程祿等候吩咐:“大少爺——”
“繼續查這個人的底細。還有厲騫。”程詢看著他,“儘快。”
“是!”
程詢重新拿起手邊的玉石、刻刀,微眯了眸子,凝神鵰篆。
這是他新找到的一個消遣。在做這些的時候,心會特別平靜,頭腦會特別清醒,一面雕篆,一面斟酌事情。
他目前能做的,只有查馮仁宇底細這一件事。隱約的,懷疑這是父親的主張。
不知道廖家的態度,不知道姐妹兩個所思所想,沒道理干涉。
心裡也清楚,怡君就算反對馮仁宇的提親,也不會跟他說,而是自己想法子。
以現在的情勢,於她應該是小事一樁。
.
廖大太太維持很久的好心情,到了傍晚,逐步消散。
她派了長安和劉媽媽出去打聽馮公子的底細,兩個人出去一下午,回來之後的說辭,讓她有些掃興。
長安說:“大太太,這次馮公子過來,是兄嫂相陪。他兄嫂比他大十來歲,凡事都為他做主,這次提親的事情也是。其實,馮家在祖籍家大業大,當家做主的夫婦二人就那麼撇下了,挺多人都覺得不解,疑心是不是……是不是馮公子離開兄嫂,就不能安生度日。
“另外,馮公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