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幾乎要以為顧邵今兒不會過來了,卻在下一刻就得了訊息,說人就在外頭。
這不,吳澈就趕緊帶著人過來了。
一同過來還有幾位江南舉子。
相互見禮之後,顧邵也認識了眼前這幾位,之後便隨著吳澈一道進了二樓雅間。
如同他所料的一般,這酒樓果真被人包了場。
江南多富豪,這士人裡頭,也有揮金如土,能一擲千金的,闊氣程度絲毫不輸京城的這些讀書人。
這些日子顧邵遠在城外,不知道京城裡頭的變動。臨近會試,便是這些舉子們也開始躁動起來。所爭的,不過就是各方臉面而已。
大齊科舉由來已久,自太祖時便有定製,百餘年來,因江南文風最盛,所以江南的舉人一直牢牢地壓過京城舉人一頭。按理說江南人士本該不與京城一般見識,只這定製裡頭又有一處甚為微妙,京畿一地與江南一地會試的錄取比例相差無幾,可江南舉子學問又多蓋過京城舉子,這便導致許多江南士人分明學問出眾,卻無緣進士,或是連同進士也都夠不上。
京城與江南的舉子,也正因為此事積怨已久,互相看不起。
不過今年彷彿不一樣,顧邵聽他們說,今年京城的青山書院裡頭有一位大才子,姓周字伯琦,不僅才學了得,家世也了得,乃是明嘉郡主之子,認真算起來,與皇家也有莫大的干係。這伯琦二字,還是明嘉郡主特意央生父去尋皇上賜的。
別的不說,單這賜字之殊榮,便不是尋常人能比的。
這周伯琦,自小便擔得天才之名,三歲能背詩,五歲能識文斷字,七歲辯才無礙,才華橫溢,世所罕見。如今也不過二十出頭,便已經是青山書院裡頭首屈一指的領頭人了。
京城裡的那些舉子,也是因為有了他在前頭頂著,所以底氣十足,會試還未開始,便已經明裡暗裡排擠江南舉子,有那些口氣大的,已經放出了話,說此次會試狀元必定出自京城。這與狀元必定定周伯琦也沒什麼差別了。
江南的舉人聽到這些,自然不樂意了,文鬥倒是小鬥了幾番,最後發現那周伯琦果然不是好對付的,心中便生了幾分忌憚。他們京城有領頭人,那他們江南,自然也要擰成一股繩,推一個領頭的出來。
眾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顧邵。
鎮江府解元,連破兩樁大案,又被晉安先生收在手下親自教導這麼些時日,光這一點,便奠定了顧邵在這群舉子心中的地位。
顧邵也瞧出來了,這雅間裡這麼多人,好像許多都圍著他在轉。
雖然這麼想有點不要臉,但事實好像又確實是這樣的。
顧邵悄悄地抿了抿嘴。
瞧見他在左顧右盼,吳澈低下頭來,小聲解釋了一句:“日前這些同鄉被周伯琦下了臉面,正指望顧兄在會試時幫他們贏回來。”
“指望我?”顧邵這下不笑了,慌忙拒絕,“我不行的。”
這周伯琦,他曾經在晉安先生那兒聽到過。晉安先生話中對這個學生還挺滿意的,就衝這點,顧邵也沒信心跟他對上啊。
吳澈十分無奈:“顧兄未免也太妄自菲薄了。”
“可是人家是大才子啊。”
“顧兄也是年少英才。”
“人家自小就有名師教導。”
吳澈反駁:“顧兄先後得文勝公,遠安先生,晉安先生教導,又哪裡輸人一籌了?”
顧邵被堵得毫無反擊之力:“吳兄你還真是,夠執著啊。”
他沒想到,吳兄對自己也是這麼的有信心。
其實不單是吳澈,旁邊圍觀的舉子對顧邵同樣信心滿滿。畢竟,顧邵可是他們唯一的指望了。
若是這回會試的狀元當真落到那個周伯琦身上,那他們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