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被閒人們說長道短。終歸不是面上增光的事,能免則免吧。
歸根結底,他生母的事,雙方忽略,世人也就隨之忽略了,這才是最好的局面。
用過飯,董飛卿去了書房,斟酌過措辭,寫了一封回信,不過寥寥數語,語氣淡漠地表明態度:錢太太帶兒女來京的事,權當沒發生過,日後仍如以往,互不相干。
蔣徽沐浴的時候,郭媽媽隔著簾子輕聲問道:“公子與錢太太那邊的事兒,您怎麼說歸您管了?”
“就是歸我管了啊。”蔣徽說道,“我早就跟公子說好了。”問過他的態度了,他不會認回錢太太;也得到他的允許了,與錢家有關的事,交給她料理。
郭媽媽放下心來,“那還好,我剛剛擔心……”
蔣徽笑道:“擔心我閒的沒事,要碰費力不討好的事?”
郭媽媽誠實地道:“是啊。”
“不會的。”蔣徽和聲道,“越是與他相關的事,越要避免那種麻煩。好好兒的日子,做什麼往壞處過?”
.
這個月起,董飛卿開始給部分學生上課,日子是每月上旬的二、四、六、八下午。原本想上個月就開始授課,因著日期必須是固定的,便推遲到了這個月。別的時間,他要著手別的事宜。
滿心盼著他講課的學生共二十六名,抱負都是考取功名,來到書院要學的,自然是正統學問。
董飛卿採取的授課方式,是學生提問、他解答。
學生們為了避免他浪費時間在瑣碎或是不相干的問題上,自發地在每次上課前分別寫出自己要請教的問題,再列明提出人數較多的問題,按人數多少排出順序,在課堂上逐一請教。若是時間還富裕,便可隨意提問了。
第一次上課之前,學生都有些緊張:董飛卿的性情,人們說法不一,他們沒法子猜測出他在課堂上是怎樣的意態,要是神色冷峻,那他們就要做好戰戰兢兢聽課的準備了。
而事實上,董飛卿神色溫和,落座後,儀態放鬆而優雅,講解問題時言語簡練,生動有趣,視線會照顧到每一個用心聆聽的人,講解完之後,若留意到有人仍是神色困惑,便喚對方的姓名,讓他道出仍是不懂之處。
這些都是讓學生意外而又欣喜的:課堂上的氛圍很輕鬆,他態度又溫和耐心,見解亦是完全秉承於首輔程詢——他們之所以慕名前來,正是因為知曉程詢等同於他的授業恩師。
而算上驚喜的,便是他在講課之前就記住了他們二十六個的名字,且不會把名字與人弄混。雖說這對於過目不忘、聰明絕頂的董探花來說是小事一樁,但他若在初期顧不上用這點兒工夫,也是人之常情。
這是董飛卿給予新的差事和學生的一份尊重,每個人都覺得特別受用。
董飛卿最大的感觸則是感動:望見的每一張面容,都是表情專注,眼中是滿滿的求知慾。不論怎樣的少年人,在這樣的狀態下,樣子都是賞心悅目,會讓教書的人不自主地想幫他更多,助他如願。
其次,在講課期間,把叔父毫無保留的傳授給自己的學識講解給學生的時候,心緒是從沒有過的平寧、愉悅。
這般光景,他很享受。
蔣徽那邊,日後要專門指點十名女學生的文章,基於學生先前的功底、別的先生講課的進度,給出相宜的意見,隨後安排出功課,學生在月底交給她即可。
講課的日子,她定的與董飛卿一樣,平時還是會在藏書閣做書辦,逢上課的日子,書院另安排了人手替她。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她並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適合教書,先無傷大雅地嘗試一段時間,可以的話,便用心積累經驗,過一二年踏踏實實地教書;不適合的話,自然不能誤人子弟,還是回家用心打理香露鋪子、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