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華夏人喜歡用謀,這是毋庸置疑的。
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謀略的歷史,從孫子的三十六計到各種各樣的兵法乃至三國演義等等無數的經典書籍中都可以看出來國人是如此的喜歡陰謀,譬如國人崇拜的孫臏、諸葛亮、曹操、到後來劉伯溫等等,這些人無一不是運用謀略的大師。各種戰役比如火燒博望、孔明借箭、空城計、水淹七軍等等戰役即便是過了幾千年依舊在人們的口中傳誦著。人們甚至專門發明了比如“錦囊妙計”、“計上心頭”等等詞彙。
人們是如此的推崇謀略,以至於許多人都將戰場想象得十分的美好浪漫,想著什麼只要計謀一出敵人便紛紛授首。這種情節甚至影響到了人們對事物的正常判斷。
但後世的美國人卻有這麼一句諺語:計謀若是能打倒大象那還要獵槍做什麼?
在楊峰看來,美國人的這句話雖然有些未免太過絕對,但卻是非常有道理的。任何謀略都是建立在相應的實力上的,若是沒有相應的實力任何謀略都是空中樓閣、鏡中水月。如今的大明也是如此,隨著大明實力的衰退,後金對明朝的態度也愈發的咄咄逼人,從以前的敬畏到窺視再到藐視乃至不屑,這些情緒和態度都是伴隨著大明國力的衰退而產生的。
大明為何會被滿洲人滅國,後世已經有無數的史學家和軍事學家將其研究了個遍,雖然他們的觀點不一,但有一點是沒有任何異議的,那就是大明之所以滅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伴隨國力的衰退,內有流寇肆虐外有強敵入侵,換句話說就是朝廷沒錢了,沒有錢就沒有辦法養軍隊沒有辦法採購精良的鎧甲和兵器,沒有辦法採購足夠的物資提供給將士,沒有辦法徵召足夠的軍隊,所以滅亡了。
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熊廷弼作為這個時代的精英之一他當然明白,但是作為一個崇尚謀略的文人,他又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所以楊峰說完後他沉默了。
周圍的軍官們看到熊廷弼沉著臉不做聲,都有些擔心的看向了楊峰,不少人甚至還給他使眼色,示意他給熊廷弼低個頭說幾句軟話,但楊峰卻沒有這麼做,反而繼續道:“故末將以為,等末將到了遼東後便向孫督師請命主動請戰,咱們別的不會,就會跟韃子拼消耗、拼兵力乃至拼命,就看到底是韃子先撐不住還是咱們先撐不住,只要能撐到最後就是勝利!”
“荒謬,真是荒謬!”
熊廷弼氣得有些面色通紅,只是卻不知應該如何反駁楊峰,一時間氣得面色通紅,最後他氣哼哼的說了句“謬論!”,隨後大步走出了帳篷……
熊廷弼氣哼哼的出了帳篷,一時間帳篷內的氣氛不禁有些尷尬起來。過了一會江浦千戶所千戶邱迪生才勸道:“指揮使大人,熊大人畢竟是遼東經略,咱們此去遼東人生地不熟的,得罪他可不是明智之舉啊。”
“邱千戶此言差異。”楊峰正色道:“你們要記著,咱們此去遼東仰仗不了任何人,只能是靠自己。”
看到眾人不解的目光後楊峰問道:“本官問你們,此去遼東咱們的軍餉誰發啊?”
邱迪生不假思索的說:“當然是……咦……”
話到嘴邊邱迪生啞了,直到這時候他突然想起來江寧衛的軍士無論是軍餉還是待遇在如今的大明可是一等一的。每名軍士每個月不但有一兩銀子的餉銀,還有六升的糧食,而且這個糧食可不是那些粗糧或者是沒蛻皮的稻穀,而是白花花的大米,一名軍戶光憑糧餉就可以養活四到六口之家,這樣的待遇除了江寧衛整個大明根本就找不到第二家。
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這麼高的待遇,遼東方面自然是給不起的。或者說即便是給得起他們也不會給的,原因很簡單,世上的事情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江寧衛這些遠道而來的客軍你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