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在如今看來,這些技能不過是奇淫巧技,沒有任何意義,但木白太清楚數學、物理、化學的學者有多麼強大,切看似無用的理論,只是因為生產力還沒有跟上能夠運用它的機會而已。
但生產力這個東西的發展可比理論的發展要快得多,人類從看到打雷將其奉若神明,到意識到那是種單純的自然現象用了千萬年,但從意識到電是種可收集可利用的能源,到其走入千萬家卻不過用了兩個世紀。
換句話來說,正因為人有了要“捕捉”雷電的想法,才會去發現去探討去研究什麼器具能夠做到這點,但如果沒有
大明此次派去日本的樓船雖然沒有裝載任何貨物,但樓船本身材料畢竟放在那兒,而且由於甲板上的樓房是在靠後位置,為了保持船隻的吃水平衡,即便是空艙運輸也必須帶上配重,如今它的重量甚至高於普通貨船。
因此,在沒有風力驅使,只靠人力的情況下,這艘大船在眾人焦急盼望的視線中足足挪了半天才到達港口。
這樣可不行啊,直沽港被大陸和遼東半島包圍,凸出海岸線的遼東半島能夠有效阻擋東風,因此樓船如今的速度還是在基本無風無洋流阻力的情況下走出來的。
如果單靠人力就只有這個速度,那麼大明的船隻永遠也別想用正常手段抵達澳洲,這航速根本就跑不贏洋流和逆風。
該想個辦法改造一下船隻,或是想辦法利用逆風。
他記得在後世有一種已經成為運動娛樂的帆船運動是透過變換船帆的迎風面在逆風時候也能走z字型前進的,不知道這種靈活的風帆能不能裝在大船上。
不過,如果在大船上裝上這種不固定的風帆,那也意味著對於船桅的原材料硬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如今主要以木質為原材料的工藝手段能不能做出力扛大風的船桅……
嗯,這個不是他要考慮的問題。有了被廢除匠籍的醫匠珠玉在前,大明如今大部分的匠人都鉚足了勁要做出一番事業,想看看能不能也討個廢除匠籍的恩典。
雖說大部分的匠籍不如醫匠那麼吃天分,靠著熟練度的上升也能勉強應付朝廷需求,但若是可以,這種熟能生巧的技能沒人想有。
就像現代的每個人都知道照著字帖練字寫多了自己的字一定會變好看,但基本沒幾個人能堅持下來一樣,不少匠人們也是如此,他們比現代的孩子苦逼就苦逼在沒得選擇。
對著自己不愛且沒天分的事業,還要使出一百八十分的力道什麼的,真是太讓人討厭了。
雖然自己已經走到了這兒沒得選擇,但如果可以的話,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再受這份罪。
於是,在“廢除匠籍”這根胡蘿蔔的誘惑下,大明工匠這些年來的種種發揮創造已經驚到木白好幾次了,所以現在,他已經養成了不去想他們能不能做到的習慣,只要給錢給支援就行。
順帶說一句,被廢除了匠籍的醫匠們也並沒有像很多朝臣以為的那樣出現斷層,相反,在沒有了“鐵飯碗”之後,現在這些在職的醫匠忽然生出了巨大的傳承熱情。
可能是看著自家的崽一個個都歡脫地奔向新世界,完全將家業至於不顧,生怕自己的絕學會失傳的醫匠們著急地開啟了傳承大業。
偏偏醫者的收徒是所有職業中最複雜最漫長的,光是觀察人的品性就得花上年的時間,於是,這些醫者不得不走上了著書立學之路。
這本不是一條容易的路,就像是羅老先生此前尋求出版時屢次撞得頭破血流一樣,醫術這東西也是一個冷門小眾的學科,在銷量上毫無優勢,當然也不會有出版社喜歡。
但恰巧現在的出版社剛被整頓過,上頭要求他們自己劃出道來,且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雖然不太明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