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朝中的權力爭奪,放在整個中國的大格局來看,實在太過渺小。
這就好比一個破落之家,本來只剩下三根木頭,兄弟幾個就算全拿了,也發不了橫財,但偏偏看不順眼要掙一個你死我活。
如果趙廣的格局只是滅晉、滅吳,那完全可以不用管北方漢人死活,直接帶著漢軍攻取開封、建業,相信憑他現在的實力,打這兩個半身不遂的敵國,獲勝不成問題。
只是在滅了晉、吳之後,局勢會朝什麼方向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北方的鮮卑各部會趁著漢、晉、吳三國交戰的空隙,迅速的出兵搶佔大半個中原,如羯、氐、羌、鐵弗、丁零等胡族更是會瘋狂的屠殺漢人,以報復兩漢以來漢王朝對他們的壓迫。
怎麼辦?
攘外必先安內,是後世一位喜歡微操作的失敗元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在抵禦外虜和兄弟之爭方面,趙廣更傾向於前者,這也是因為歷史證明了,只有在抵抗外敵中證明自己的軍隊,才是最強大的軍隊,只有在抗擊外虜中表現出眾的將領,才是當之無愧的名將。
先安內統一天下,會使人產生懶惰心理,會讓人不思進取。
三國一統後的巨大財富也會讓人迷失本來,鬥志消褪。
事實也證明,晉國在統一之後,迅速的腐化,士大夫沉迷於玄學空談,有志之士空有的身抱負得不到發揮,漢人的底蘊也在一次次的內鬥中消耗殆盡。
所謂的八王之亂,司馬家的眾多王爺,為了打敗自己的兄弟、叔伯、侄子,一次次的向北方的匈奴、鮮卑、氐羌等胡族借兵。
可是這麼一來,晉國的底細也被摸了個底朝天,等到諸胡明白過來,原來所謂的大晉也不過如此時,中原漢人的苦難也隨之降臨。
司馬亮、司馬瑋他們幾個聰明人也不想想,這僱傭兵打仗厲害了,要是有一天胡虜不認你這個舊主,舉兵打過來,你大晉國拿什麼抵擋。
趙廣穿越而來,思想不屬於這個時代,也沒有魏晉名士天天扯淡的玄之又玄作派。
在他的帶領下,務實、開放和包容正成為主流,務虛空談狹隘的內鬥成為眾人唾棄的物件。
真定城,校場。
合兵一處的漢軍總兵力達到了三萬人,其中新附軍就有二萬眾。
這些新加入漢軍計程車兵,分別來自於冀州各地的義兵、乞活軍,流民帥,他們有的家中被胡虜劫掠,心中滿懷忿恨,有的懷著一顆掃蕩胡塵的雄心壯志,要再建一個煌煌大漢;有的純粹是投機取巧,看漢軍實力強大,想加入搭順風車出人投地。
不管是什麼原因加入,他們現在都是漢軍中的一員。
“常山營選士在左,平陽營選士在右,願意加入兩軍者出列!”校場前頭,大嗓門的軍卒不停的叫喊著,提醒新附軍士卒分清楚左右。
常山營顧名思義,是夏侯澤、祖逖指揮的部隊。
平陽營是李矩一營的名稱,李矩是平陽人,一生都在抗虜的他,事蹟其實比祖逖要更為悲壯,八王之亂後,晉軍被屠殺乾淨,到了公元321年,弱晉王朝在中原只剩下兩支忠於它的軍隊:一支是李矩的部隊,一支是實力很弱的郭默的軍隊。
當時的晉廷,已經沒有了什麼支援能力,孤軍作戰的李矩先後擊敗劉聰、劉粲,並使得劉聰在大敗之後氣血衝腦而亡。
可惜的是,李矩沒有幫手,失敗無法避免。
這一次,有趙廣的大力支援,平陽營、常山營將並肩作戰。
選拔將士的事情,自有李矩、夏侯澤等人過問,趙廣不用去操心具體事務,在兩個營的兵員補充完成後,他將李矩、祖逖三人叫到跟前。
“幽州是我大漢的幽州,不是胡虜的幽州,幽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