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說:“如今天下將要發生動亂,非命世之才不能解救,能夠安定天下的豈不是你嗎?”
汝南人許劭以知人著稱,他也曾評價曹操:
“太平時的奸賊,亂世時的英雄。”
孫盛《異同雜語》記載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早年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
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註釋過【孫子兵法】,這些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民間普通民眾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普遍認為這是一個篡漢亂政的白麵奸賊,而精通史書,對歷史有深刻見解的學者,比如毛澤東卻認為曹操是個英雄,因為他結束了北方長期戰亂,推動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
在這眾說紛紜的評論中,到底哪個是真正的曹操,而真正的曹操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心理學上常說:從細節小事上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想法,細節小事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本質和初心。
接下來我們就從史書上記載的一件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還原真正的曹操。
巜三國志》,《後漢書》均記載,魏王出巡洛陽城經過一處衙門,看到破敗的門和部分內衙,要求重金重修。
為什麼曹操會對一個不起的衙門如此上心,原因只有一個那是他二十歲上任的地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曹操初心未改,那時的大漢腐化墮落,大漢將亡矣,一個熱血青年一次又一次被殘酷的現實打臉。
要救大漢就讓曹操重新打一下片天,從此屠龍少年變為一世梟雄。
如果曹操沒有奉天子以令不臣,那麼劉協可能過得更慘。
曹操那一句:“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實在不虛啊!
三國演義抹黑了曹操,文史界普遍認為的傾向就是貶曹揚劉,通俗點講黑化曹操。但這倒也不能怪羅貫中,因為他本人所處的元末明初的時代。
此前就講過元朝為取得入主中原法理上的合法性,將程朱理學列為儒學正統。
官方的儒家正統思想本身就將曹操打入了深淵,將曹操塑造成了一個生性多疑,兇殘嗜殺的奸雄形象。
客觀的講曹操並非沒有黑點,比如為父報仇而屠城,大興士木,生活上奢侈,建銅雀臺等。
抹黑之處便是刺蕫失敗逃避途中誤殺好友一家而講的那句話:“寧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徹頭徹尾的的抹黑。
寫曹操喜夢中殺人,為證明這個還當士兵之面殺死僕人,這也太能抹黑了,有違常識了。
漢獻帝劉協應當慶幸遇到的是曹操,曹丕,如果是換成梁翼,董卓早就把劉協給處理了,更沒有讓劉協遇上司馬昭,那可是敢當街軾君的主。
三國演義中曹操殺董國舅,董妃,殺伏壽皇后皆因外戚,宦官勾結圖謀殺曹操,這兩大禍是導致大漢傾覆原因之一,另一個便是世家門閥。
最後用曹操的一首詩結束這次評價,或許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曹操。請欣賞:
【觀 滄 海】
作者: 曹操
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
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
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
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
歌以詠志。
此詩正是曹操統一北方不久,第一次見到大海時,而寫下這千古名篇,後世學生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