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繼續這期的盤點:
“劉徹在位時,實施軍制改革。
為了強化京師長安的安保,在既有的南軍北軍之外設立期門軍,羽林軍。
專募強健勇武子弟為兵,又設定八校尉其中中壘校尉隸屬於北軍。
劉徹即位後,一改之前的防禦性國防政策。
出擊周邊四夷,對外戰爭貫穿其在位大部分時間。
對匈奴,南越,朝鮮,西南夷,車師,大宛等國家或民族發動了至少二十八場戰爭。
滅南越,閩越,東越,朝鮮等,降伏車師,樓蘭,大宛西羌西南夷等。
大大降低了匈奴對漢朝的威脅,劉徹一系列戰爭所闢疆土,視高,惠,文,景時幾至一倍。
劉徹之母王娡在懷孕時,漢景帝劉啟尚為太子,王娡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醒來告訴劉啟後,劉啟認為這是高貴的徵兆。
劉啟繼位是為景帝,不久劉徹出生。
劉徹是漢景帝第十子,亦是王娡唯一的兒子。
劉徹成為儲君後,景帝拜衛綰為太子太傅,王臧為太子少傅,讓他們輔導劉徹。
漢景帝后元三年,正月十七日,劉徹行冠禮。
十天後,景帝駕崩,劉徹繼位。
劉徹即位初年,太皇太后竇猗房,皇太后王娡為代表的外戚勢力在朝中有很大影響力。
劉徹也必須奏事東宮也就是將國家政務向太后彙報。
建元元年六月,劉徹罷免了丞相衛綰和御史大夫直不疑。
將兩位外戚魏其侯,竇嬰,武安侯田蚡分別任命為丞相和太尉。
另一方面,劉徹也分別任命儒者趙綰和王臧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
竇嬰和田蚡都喜好儒術,趙綰和王臧又是魯詩學和春秋穀梁學大儒申公的弟子。
所以從這套執政班子可以看出劉徹的崇儒意志。
他還命令丞相等內外大臣,推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並派人以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徵召申公。
申公見了劉徹後,強調治國需要力行而非多言。
劉徹喜好文詞,故對申公不甚滿意,但畢竟已徵召而來就任命他為太中大夫。
同時議定修明堂,改正朔,易服色及巡狩封禪等儒家禮制。
太皇太后竇猗房崇尚黃老之學,阻撓儒學改革。
同年十月,御史大夫趙綰請求劉徹不要再將政務彙報給太后。
竇太后大怒,斥責他又是一個新垣平。
於是用自己蒐集到的趙綰王臧等非法牟利的罪證,要求劉徹將趙王二人下獄治罪。
二人皆死於獄中,竇嬰田蚡也被罷免。
改以開國功臣後裔許昌,莊青翟為丞相御史大夫。明堂等儒家禮制也被廢棄。
在此期間,劉徹韜光養晦沉湎於微行和狩獵。
同時,他亦進行了一些對外開拓的準備工作和初步活動。
如派張騫出使西域,派嚴助征討閩越等。
建元六年,五月,竇太后去世劉徹得以完全掌權。
此後,劉徹起用功臣外戚以外的官吏乃至出身微賤之人。
如主父偃,公孫弘,張湯等並拜公孫弘為丞相封平津侯。
打破了非列侯不得為丞相的慣例,開啟了先拜相再封侯的先河。
又提升御史大夫的地位,讓御史大夫張湯取代丞相的作用,相權對皇權的牽制作用也大為縮小。
借灌夫罵座之事而處死了竇嬰,不久田蚡亦死。
元朔元年,年近三十的劉徹終於得到了第一個兒子劉據。
遂於同年立劉據之母衛子夫為皇后,六年後立劉據為皇太子。
同時起用衛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