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雄告訴幾位燕朝商人,此處地下,便是“煤炭”的埋藏之地,其分佈之廣,幾乎遍佈整個山區。
對於煤炭的用途,三人已有所瞭解,一早隨魏建雄過來檢視,也是出於好奇,想多瞭解一些採礦細節。
面對三人詢問,魏建雄並未誇誇奇談,而是非常務實地講起實際操作來,算是給施耀等人普及一番採礦知識。
之前在討論屋舍建設時,楊寬等人提出兩種方案,並最終決定執行第二種長廊方案,第一種方案雖然被捨棄,但究其原理,卻對採礦工程多有助益。
像眼前這樣的淺層煤,放到現代社會,肯定是數十輛、甚至上百輛挖掘機一齊上陣,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將上層泥土剝去,進入採煤環節,至於雨水浸泡問題,直接弄幾臺抽水機,便能完美解決。
面對古代社會這個背景條件,魏建雄只能因地制宜,想些取巧的法子,儘量做到在高效率的前提下,低成本完成採煤工作。
關於採礦工作,魏建雄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最大的問題,便是安錦地區惡劣的氣候條件。
安錦地區屬於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夏季雨水豐富,連續下個幾天,都是常事,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冬季幾乎不下雨,春秋兩季雨水也不算太多。
也就是說,如果露天開採的話,只有冬季最為適宜,春秋雨水乾擾巨大,效率極低,夏天就算了,煤採不了多少,光是人工抽水,就能把人累死,若是再淹死幾個人,非得引起動亂不可。
之前和李政商量時,魏建雄又提出第二個問題,就是把不把礦工當人?如果採用高壓政策,不顧工人死活,咱們的採煤成本定會直線下降,但總體消耗下來,眼下這些人,能活過兩年,就算命大。
如此一來,就涉及到一個工人來源的問題,一旦惡名傳揚出去,開拓團能不能持續給煤礦輸送工人,卻是個嚴峻的問題。
說白了,無非是將成本從煤礦轉移到開拓團這邊而已,總體來看,未必真的合算。
從李政的回答來看,無論是近處的安南,還是遠處的燕朝,咱們都打不過,再這麼折騰人家百姓,引來兩國聯合圍剿,那和找死沒什麼區別。
在做不做人的問題上,李政斬釘截鐵地告訴魏建雄,咱們不僅要做人,還要做個大好人,至於採煤成本,盡力控制即可,轉移矛盾,禍水東引這種傻事,能不幹,最好別幹。
華興人要做大好人,那就得把務工人員當作正經工人對待,除了給人家提供較好的居住環境之外,採礦條件也不能太差,安全工作更是要做到前面,否則用不了多久,工人們就會拔腿跑路。
工人問題,雨水問題,成了魏建雄必須面對的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