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施耀,張寶善談論此間世情,郭峰心中多有困惑,作為燕朝官府,難道連百姓死活都不用管嗎?
見郭峰問起,施耀、張寶善齊齊發笑,給出的說法居然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鄉野之事,俱賴各人命運,並非官府分內之事。
當然啦,若是出現饑荒、動亂等大面積人員傷亡事件,官府的行動還是很積極的,除此之外,百姓只能各安天命。
三個人暢聊一天,讓郭峰大為感慨,燕朝人和華興人不愧是同文同種,除了操心家事之外,對世情時事都有著同樣的熱情,連談論的口氣都大差不差,彷彿自己一朝得坐高位,亦可一展才華,行治世之能。
......
第二天,眾人再次啟程,及近中午時分,便來到張寶善家鄉,並在村中住下。
有張寶善出面張羅,大家都樂的自在,施輝去招呼下人們,郭峰和施耀則來到村長宅中,接受村裡的熱情款待。
到過數個鄉村之後,郭峰對燕朝習俗已經十分適應,反正就是少言寡語,儘量把自己放到看客的位置,便能輕鬆應付下來。
席間自然聊起此行目的,張寶善也不隱瞞,和席中的幾位族老稍稍說起,引得眾人議論紛紛,對郭峰這個海外客商更是充滿好奇。
施耀對張寶善隨意洩露商機有些不悅,俯身過去,示意其有所收斂,張寶善笑了笑,和施耀低語幾句,表示此事隱瞞無用,預先散佈些訊息出去,才能避免鄉人猜疑。
張寶善想的很清楚,與其讓村人亂傳流言,還不如略微透露些訊息,省得將來引人覬覦。
關於砂子的用途,只說是蓋房子的材料,售賣給富貴人家,由於其對砂子的成色要求極高,才來此處山間尋訪,至於大家信不信,張寶善才不會管呢,即便是有人與自己爭搶,找不到買主,又有何用?
讓別人早早死心,才是張寶善此時稍作張揚的目的。
晚間的時候,有位族老領著一名叫做譚山虎的青年過來,說是媳婦孃家的親戚,就住在附近村落,此時在族老家中做客,聽族老說起砂子的事情,言稱自己對附近山嶺極為熟悉,可為眾人帶路。
這位族老的兒子就在張寶善商鋪做事,對下午所說之事十分上心,想著或許能幫上忙,便領著譚山虎過來拜訪。
據譚山虎所說,他小時喪父,和母親相依為命,常在山嶺間遊玩,或找吃食,或撿木材,有時也能打些獵物,反正只要是能餬口的東西,他都會想辦法去弄,窮人嘛,總得自己給自己找活路。
由於譚山虎母親和族老的娘子關系親密,平時多有接濟,他便常常過來幫忙幹活,一來能混口飯吃,二來也算是還些人情。
聽說張寶善要去山中尋礦,譚山虎主動向族老請纓,關於附近山嶺的情況,他可是一清二楚。
說明來意之後,張寶善大為好奇,忙細細盤問一番,譚山虎俱都對答如流,並能說出三兩建議,引得眾人連連點頭。
既然尋的是砂子,又是在山中,譚山虎認為不必按部就班逐個尋查,只需對那種有溪流穿過的山谷細細核查即可,畢竟沒水的地方,也不可能有砂子。
待郭峰問他見沒見過那種特別白、或者黃的砂子時,譚山虎略作思考,點頭表示見過,自己幼時在山中玩耍,常將這類砂子浸泡到水中,待取出時,砂質晶瑩剔透、純潔無暇,著實耐看的很。
此話一出,郭峰微微點頭,表示譚山虎所說在理。
見郭峰首肯,張寶善本著多個朋友多條路的原則,直接邀請譚山虎明日同行,如若成事,必有回報。
翌日,由譚山虎引路,大家很快便來到一處山嶺谷地,有溪流在谷中漫流,兩側土地十分寬廣,卻是草木難生,零落分佈,與嶺上的蒼翠之色形成鮮明地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