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遲。
只要思路通透起來,方案反而不難,無非是弄個新的機構,給歸順燕朝人以歸屬感,顯示出華興人的誠意。當然,除了日常管理之外,這個機構還有一項重要職能,那就是給歸順燕朝人“洗腦”,只要思想這個彎扭過來,“忠心”的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在給領導組彙報的時候,幾位華興大人物吃驚非小,原本想著先安穩定居之後,再考慮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此時才發現,差點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在對二人潛心研究表示感謝之餘,梁繼盛更是對夏浚洲這種主動請纓的舉動大加讚賞。
在討論機構命名問題時,夏浚洲認為,如果用人力資源之類的名稱,燕朝人未必能夠理解,弄不好還會起到反作用,還不如入鄉隨俗,起一個符合燕朝文化特點的名字。
從華興返鄉的角度來看,核心就是一個“歸”字,既然華興人可以迴歸先祖之地,那燕朝人加入華興,也屬於“歸”的範疇。要說區別的話,華興這邊是“迴歸”的意思,而燕朝人這邊,更多體現出“歸順”、“歸依”的意思。
圍繞這個“歸”字,大家討論十分熱烈,接連提出“歸心”、“歸順”、“歸化”、“歸義”等多個詞語組合。
第一個被淘汰的是“歸心”,雖然“心”和“興”連音,又有誠心歸附的意頭,但是大家一想起“貴姓”這個口頭語,頓時便覺得這個名字太掃興,出臺之後,非得被大夥笑死。
接著,“歸順”和“歸化”也被淘汰,相比燕朝這個龐然大物,華興此時還極為弱小,如果打出“歸順”的旗幟,官府肯定會找華興人玩命,“歸化”也是一樣。
最後,大家將焦點鎖定在“歸義”這個詞上,從“義”字來看,本身就有忠義、正義等意思,不管是華興人,還是燕朝人,“義字當先”都是絕對正面的價值觀。作為官府、民間的通用字,“歸義”這個詞,相對來說,也沒那麼敏感。
討論到這裡,劉鑫又提出新的建議,既然選擇入鄉隨俗,倒不如一俗到底,乾脆以燕朝商號命名,從“肆”、“堂”、“鋪”、“坊”、“行”這幾個字裡再選一個。
最終,大家認為“歸義堂”這個名字比較大氣,又符合燕朝習慣,比之“歸義部”這種不倫不類的名字靠譜的多。
於是,在劉建國的機構設定方案裡,“歸義堂”這個帶有濃厚燕朝氣質的名字便躍然紙上,既然來到新世界,現代華興人的思想也在慢慢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