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軍司的落定,讓朱元璋與朱元啟的心情都極為不錯,只是讓朱元啟很是納悶的,就是朱元璋的態度。
如今已不比以往,都已經是大明皇帝的朱元璋,不可能對這些道理不明白才是。
朱元璋看著有些想不通的朱元啟,隨後才開始解釋。
“弟,那些道理,咱都懂,對於別人,咱肯定不會這樣做,但咱們不一樣。
這皇位,只有一個,咱沒有辦法,弟你暗中做了那麼多,咱都知道。
咱也看過不少書,從秦開始,到現在,咱發現,正是沒有沒有戰爭的時期,越是容易出現昏君,使得國力衰弱,連續幾代如此,一朝也基本是在滅亡的邊緣了。
咱們兄弟之間,在咱看來,更應該將這樣的情誼傳遞下去,並立下規矩,咱們兄弟的子嗣,不能反目,不然,不許入陵。
咱也知道,那時候咱們都不在了,也管不了他們,但即便他們反目,這天下,也依舊是大明的天下,變不了。
況且子嗣若不昏庸,也不會出現那樣的事。
咱知道你想要把規矩定下來,就像義兒輔佐標兒一般,你的子嗣皆為臣。
到你有沒有想過,若是咱們的子嗣真有那個想法,也逃不掉那個結果。
我們現在做的,加上標兒與義兒接下去的傳遞,未必會有那麼差,而且他們還可以彼此監督,彼此奮進。
畢竟,誰若是差了,就會產生出危機之感,也算是彼此的一種進步。
咱這個想法或許有些天真了,但咱還是想試一試,起碼在標兒與義兒身上,還是很成功的不是嗎?”
朱元啟聽後,一時無言,朱元璋想的,就像他自己說的一般,很天真。
親兄弟之間,都會有間隙產生,更何況堂兄弟?
他與朱元璋之間的情誼,除了是血親,兩人重情,還有那段貧苦,相依為命的苟活,以及一起打拼的經歷在裡面。
在朱元璋這一朝,他朱元啟的權勢,確實極大,就像劉基說的,他朱元啟有顛覆大明,再建大明的能力,但他不會去做,不代表以後他的子嗣,不會去做。
而且有他這一脈在朱元璋一脈面前,更是猶如如鯁在喉一般。
朱標與朱義雖然能像他們一樣,是因為他們這些大人極力促成的,朱元啟敢肯定,這種預設的模式一旦執行,以後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因為除了人性本自私外,還有外面人挑唆,挑撥離間,必然會被影響。
至於朱元璋為什麼要這樣做,在朱元啟看來,更多的是對他的彌補。
過了一會,朱元啟才緩緩開口。
“哥,我知道你心中的想法,但是這個想法,就像哥你自己說的一樣,太天真的一些。
哥你先別急眼,聽我說完,我知道你心中的愧疚,但這個事,止於標兒與義兒就可,以後,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若是子嗣爭氣,自然不會差,而且,我還打算著,只要是皇族子嗣,都必須要進行歷練。
我們兄弟好不容易一統天下,建立大明,不能讓他們隨便嚯嚯,而且子嗣有能力,也不容易被底下的人所矇騙。
只有這樣,歷代君主,都不會是深宮中長大,不諳世事的人,軍中以及民生的歷練,必不可少,讓他們能夠知軍事,曉民生。
哪怕是不能成為君主的那些人,無論是做什麼,起碼不會成為一個只知吃喝的廢物。
至於所立的太子,因為這一切,只會想辦法去變得更加優秀,不然,自己恐怕就會坐立不安了。
而且以後的子嗣,總不能依靠府庫一直給他們發放例銀吧,若是這樣,他們就是大明的蛀蟲。
只要他們有本事,就能夠闖出一番事業來。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