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在石頭上,沉入江中,說:“這是導致國家滅亡的東西,留著她有什麼用?”後來有人不知道真相,誤傳范蠡載著西施出走,並將范蠡載入五湖傳說中。於是就有了“載去西施豈無意?恐留傾國誤君王”這句話。實際上,范蠡單獨乘船離開越國時,就連妻子都捨棄了,更何況是吳國宮廷的寵妃呢?范蠡怎麼會私自載著西施離開呢?還有一種說法是范蠡擔心越王再度迷戀西施,才用計謀將她沉入江中,但這種說法同樣是不正確的。羅隱有一首詩為西施辯護,詩中寫道:“家國興亡自有時,時人何苦咎西施!西施若解亡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另外,越王想起范蠡為越國所做的貢獻,便收留了他的妻子,並授予他百里之地的封號。越王還讓工匠鑄造了一尊范蠡的金像,並將它放在王座旁邊,彷彿范蠡就在那裡坐著一樣。
據說范蠡從五湖出海後,有一天派人將他的妻子接到了他身邊,然後前往齊國。在齊國,他改名為鴟夷子皮,並擔任了上卿的職務。但不久之後,他放棄了官職,隱居在陶山上,養了五頭母豬,透過繁殖母豬獲得了大量財富,自稱陶朱公。據傳,陶朱公留下了一本名為《致富奇書》的書,成為了後人的財富之道。後來,吳國人民在吳江上為范蠡舉行祭祀活動,與晉朝的張翰、唐朝的陸龜蒙一同被合稱為“三高祠”。宋代詩人劉寅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人謂吳痴信不虛,建崇越相果何如?千年亡國無窮恨,只合江邊祀子胥。”
句踐沒有履行滅吳的諾言,沒有將土地分給功臣,與舊臣的關係也變得疏遠,見面越來越少。計倪假裝發狂辭職,曳庸等人也紛紛告老還鄉,文種心裡想起了范蠡的勸告,聲稱有病不再上朝。越王身邊有些不喜歡文種的人,在越王面前誣陷他說:“文種認為自己的功勞大但得到的賞賜少,心中不滿,所以才不上朝。”越王很清楚文種的才能,認為在滅掉吳國後,已經沒有地方可以用到他,擔心他一旦製造混亂,沒有人可以制服他。想要除掉他,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正好那時魯哀公與季、孟、仲三家有矛盾,想要藉助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以此消滅這三家,於是以朝拜越國為名,來到越國。句踐心裡對文種有所擔憂,所以沒有發兵去幫助魯哀公,結果魯哀公最終死在了越國。
有一天,越王突然去探望文種的病情,文種因為生病,勉強迎接越王進入家中。越王於是解下自己的寶劍坐下,對文種說:“我聽說,有志之士不擔憂自己的生死,而是擔憂自己的理念無法推行。你有七種策略,我只使用了三種,就成功滅掉了吳國,那剩下的四種,你打算用在哪裡呢?”文種回答說:“我不知道要怎麼使用它們。”越王說:“我想要用剩下的四種策略,來對付吳國已經在地下的先人,可以嗎?”說完這些話後,越王就坐上車離開了,把寶劍遺忘在座位上。文種拿起來看,劍匣上寫著“屬鏤”兩個字,就是夫差賜給伍子胥讓他自刎的那把劍。文種仰天長嘆說:“古人說:‘大德不報。’我沒有聽從范蠡的勸告,結果被越王殺害,真是愚蠢啊!”他又自嘲地說:“百年之後,人們一定會把我和伍子胥相提並論,還有什麼遺憾的呢!”於是,文種拿起這把劍自刎而死。越王知道文種去世後,非常高興,將文種安葬在臥龍山,後人因此將這座山稱為種山。葬了一年後,海水漲潮,衝穿了山腰,墓突然崩裂,有人看見伍子胥和文種一起隨著波浪離去。現在錢塘江上,海潮疊起,前面的是伍子胥,後面的是文種。髯翁有一首《文種贊》這樣說:“忠哉文種,治國之傑!三術亡吳,一身殉越。不共蠡行,寧同胥滅。千載生氣,海潮疊疊。”句踐在位二十七年後去世,時間是在周元王七年。他的子孫被世人稱為“霸”,成為了越國的代表性人物。
話說回來,晉國的六卿,自從範氏和中行氏被滅之後,就只剩下智氏、趙氏、魏氏和韓氏四卿了。智氏和荀氏因為和範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