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這種方式呢?
畢竟如今門閥世家的權勢過重,已然對皇權構成了不小的威脅。
想當年,自己便是出身於世家大族,對於這些世家的心思和目的自然再清楚不過,
他們所追求的無非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全然不顧國家社稷的安危與百姓的死活。
而且,此前天幕也曾經提到過那個名叫黃巢的人正是因為朝堂被世家籠絡把控,搞得混亂不堪,才會帶兵起義的,
倘若自己能夠仿效此例,設立一個內閣,將部分權力下放給這個新機構,那麼世家門閥手中的權力必然會大大削減,
天長日久,這些世家大族便難以再對皇權產生實質性的威脅,
只是這內閣設立之後選誰當首輔也是個問題,
事至關重要,關係到整個改革的成敗以及未來朝局的走向,必須得深思熟慮,慎重選擇才行。
【在內閣時,他眼睜睜看著夏言,嚴嵩二位大學士為爭奪首輔之位展開的激烈鬥爭,】
【這幾年,他對朝廷的政治和軍事腐敗有了深刻的認識】
【1549年,張居正上書《論時政疏》,首陳“血氣壅閼”之一病,繼指“臃腫痿痺”之五病,】
【在奏疏上,張居正闡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張,而這些沒有引起明世宗和嚴嵩的重視。】
【自此,心灰意冷的張居正除了例行奏章之外再沒上過一次奏疏,】
劉禪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解,:
“這嘉靖皇帝莫不是個傻子?”
明明有人盡心盡力地為他出謀劃策,可他卻對這些良言善計置若罔聞!
若是蜀漢也能擁有眾多如相父那般為自己出主意的賢能之士,恐怕自己最終也不至於投降了。
這張居正,雖說在自己心目中不及相父,但好歹也算得上一位能臣,
既然是能臣所言,又怎能不去傾聽採納呢?
更何況此時此刻的大明朝已經腐敗不堪了,這皇帝對此就毫無察覺麼?
看到岌岌可危的大明,劉禪就想起了他的蜀漢,
有忠臣盡心竭力地輔佐他,他居然視若無睹,實在令人費解!
【1554年,張居正因病回鄉,在養病的時間裡,他發現了很多新的問題,·】
【他的《荊州府題名記》中說:“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併。”】
【百姓遭遇的一切讓他十分不忍,心中的責任感讓他重返政壇,】
【1557年,張居正到翰林院供職,在朝廷鬥爭中,他內抱不群,外慾渾跡,相機而動,】
【1564年,張居正為裕王朱載坖的侍講侍讀,在裕邸期間,張居正任國子監司業認識了很多學子,】
【隆慶元年,張居正以裕王府舊臣的身份,擢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