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接過信細細讀完,他也想不到,一直不愛打鬥殺生的方證居然當了迴帶頭大哥,要跟嗎?
“魔教內鬥,確實是一舉將其殲滅的好機會,可如今我五嶽勢微,或許這是塊能看不能吃的……餅,一口咬下去,咬空不說,要是咬中了魚鉤,將萬卻不復!”
莫大本來想說肥肉來著,但這是在恆山,及時打住了。
定逸性子直,不太認同這話,便直接說道:
“師兄此言差矣,危險一定是有的,但有我正道一起分擔,即使真是“萬劫不復”,天應該塌不下來。”
定靜雖然有同樣的想法,但大事當前,不能隨意,便道:
“師妹雖言之有理,但莫大師兄所言並無不妥。南嶽北嶽是什麼樣子,咱們大家都是知道的,還待好好思慮清楚。”
莫大點了點頭,左右都不好選,自己雖更傾向不去,可這種時候又不得不去。如果不去,事情若敗,大家會罵是衡山枉為正道,此敗乃因其不盡力所致,更糟糕的情況下還會遭受通敵的汙衊。事情若成,大家也都會瞧不起衡山,必定要遭排擠。若為同道不容,與滅門何異?
“我不是說不去,小船吃不住大浪,家小業小,更孟浪不得。咱們兩派有心無力,不如少去些人,盡到心意便是。”
定閒人性的一面其實也是這個意思,門派中的哪一個弟子在她心裡都跟親女兒一樣,損失了誰她也難以接受。但佛性根深,只讓別的五嶽弟子乃至正道弟子拼殺殞命,她也不願見到。佛法精深,並非絕情絕性,反而更加慈悲,更加博愛,更加尚善。
“要麼不做,要麼全力去做。這副臭皮囊,有何值得留戀?拉著惡魔同下地獄,我們不去,誰又會去?生死不過重歸故處,任其自然就好。”
定閒其實想了很久,這會兒想開了。無所謂智慧豁達,她的心裡認定有必須去的理由就足夠。
莫大隻得嘆息,和佛門中人講道理是行不通的,得講佛理。但講佛理他又怎會是對手?佛祖割肉飼鷹,有修為的佛門弟子除了大善無法放下以外,什麼都能捨棄。
莫大並非貪生,他只是放不下儲存宗門香火的執念,也不忍心見自己的後輩和自己這個老朽一樣淹沒於黃土。
“既然如此,南嶽衡山便與北嶽恆山同進同退。死生難避,卻莫以死故為之。解脫固好,沉淪也未必到老空。後代兒女有緣有願未得時,豈不怨你我自私?”
定閒雙手合十,道:
“阿彌陀佛,是貧尼自私了,以己之心奪他人之心,慚愧!”
有此一番對話,恆山與衡山並未強制命令指派,只讓十八歲以上的弟子自願報名。
但有凝聚力的門派不強制也無用,情繫一處,心自然在一處,弟子們踴躍報名,攔不住。自願報名的用處,只能強制限定十八歲以下的孩子待在門派看家而已。
莫大寫了兩封書信借用恆山飛鴿送出。一封是去衡山給徐、羅兩位長老,一封是到紹興給劉正風。
之後定閒與莫大又聯名去信少林,同意除魔。此外二人也同樣將聯名信送給泰山和華山,大概意思就是四派無論此戰來與不來或各自來了多少,都不損情誼,同盟永遠是同盟,互相倚靠尊重。如若南北兩嶽主力被滅,還請幫忙照看後人。
話回少林,方證收到多封回信。第一封是崆峒的,他們的掌門只是個二十多歲的小青年,此時來信直言門派已經沒落,門人凋零,只能寫信預先恭賀勝利了。
峨眉和南少林是出家人,他們認為此次主動攻伐,必然死傷無算,有傷天和。但也自陳蕩魔誅邪人人有責,所以沒有舉派出動,只是各自派了一隊高手出山。
崑崙離得太遠,震山子沒回去,一直在中原附近遊玩,此時身邊只有幾十個弟子可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