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 年 - 1107 年),初名黻(fu),後改為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羋,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鹿門居士,又自稱鬻(yu)熊後人、火正後人。因為人癲狂不羈,又被時人稱為“米癲”。他祖籍太原,後家族遷居襄陽,於襄陽出生,後遷居潤州,並久居於此。米芾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書畫理論家、畫家、鑑定家、收藏家。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生平經歷:
早年入仕:米芾自幼聰穎,對文字與藝術興趣濃厚,相傳他六歲時每天能學習一百首詩詞,過目不忘。七歲開始學習書法,十歲時書法便初有成就,能寫碑刻,臨摹周越、蘇軾字帖,當時人們稱他有李邕的筆法。17 歲時,他與母親閻氏一道離鄉來到北宋東京汴梁,侍奉英宗高皇后。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 年),因母親曾是宋神宗的乳母,米芾被賜為秘書省校字郎,次年正式就職。
宦海浮沉:此後,米芾歷任浛光縣縣尉、臨桂縣縣尉、杭州觀察推官等職。他的仕途頗為坎坷,長期擔任一些基層官職,且多次調動。元豐五年(1082 年),他在黃州結識了蘇東坡,二人結為莫逆之交。後來他又結識了王安石、李公麟等書畫名家。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 年),因政治局勢變化,他主動請辭雍丘知縣一職,改任嵩山崇福宮監廟。此後又多次任職、罷職,歷任漣水軍使、書學博士、禮部員外郎等職。大觀元年(1107 年),米芾因“奇言異行”“出身冗濁”遭彈劾,被貶為淮陽軍知州。大觀二年(1108 年)三月,米芾在淮陽軍知州任上病逝,終年 56 歲,歸葬潤州。
2. 藝術成就:
書法方面:
臨摹精湛:米芾書法用功極深,對古人的字帖進行了大量臨摹,臨摹技法精湛到可以以假亂真,在當時流傳極廣。比如沈括曾將米芾臨摹的王獻之書帖當成真品收藏,最後還是米芾親自說明才解除誤會。
風格獨特:他講究“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和沉著痛快的風格。其運筆起筆頗重,運筆到中間力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筆畫變化不拘一格,如捺筆重點不一、長橫一波三折等。他自稱自己的書法風格為“刷字”,用筆迅疾而勁健,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米芾的書法以行書為最大成就,兼擅篆、隸、楷、草等書體,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著名的傳世作品有《研山銘》《虹縣詩卷》《蜀素帖》《紫金研帖》等,其中《蜀素帖》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是“天下第八行書”。
繪畫方面:米芾繪畫擅長枯木竹石與山水,題材廣泛。他以“米氏雲山”最為著名,該畫法以五代畫家董源的畫法為基礎,多用水墨點染,不拘形色勾皴(cun),充分發揮了水墨融合、墨色暈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空濛的神韻之趣,相較唐以來的山水畫,更講究技巧與意境。
3. 藝術理論:米芾著有《畫史》《書史》等理論著作,對書畫的鑑賞、收藏、品評等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為後世研究書畫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總的來說,米芾在書法、繪畫、藝術理論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對後世的書畫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興化軍仙遊縣慈孝裡赤湖蕉溪人。北宋名臣,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
一、生平經歷
1. 為官清正
蔡襄為官正直,關心百姓疾苦。他在地方任職期間,積極興修水利、改善交通、發展農業,為百姓做了很多實事。例如,他在福州任上,大力推廣種植榕樹,使福州城綠樹成蔭,環境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