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飛機劃破天際,留下兩道潔白的痕跡。
林宇和蘇瑤開始了新的公益之旅。
第一站是非洲的一個飽受戰亂之苦的國家。
這裡物資極度匱乏,孩子們瘦骨嶙峋,眼神空洞。
林宇和蘇瑤帶來了大量的食物和藥品,然而,當他們試圖瞭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試圖用陪伴和關懷去撫平他們心靈的創傷時,卻遇到了阻礙。
當地的公益組織負責人,一位年邁的紳士,彬彬有禮卻固執地認為,只有物質援助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們需要的是食物,是藥品,而不是空洞的安慰。”他如是說。
林宇和蘇瑤對視一眼,心中充滿了無奈。
類似的情況在接下來的幾站也屢屢發生。
在南亞的一個貧困地區,他們提議建立圖書館和學校,卻被告知當地人更需要的是一口井。
在東南亞的一個海島,他們想為當地婦女提供技能培訓,卻被告知她們更需要的是生活物資。
林宇和蘇瑤漸漸意識到,傳統公益觀念根深蒂固,僅僅依靠物質援助,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回到紐約的家中,林宇久久無法平靜。
他坐在落地窗前,俯瞰著這座繁華的都市,心中卻充滿了無力感。
蘇瑤走到他身後,輕輕地環住他的腰。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她柔聲說道,“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放棄。”林宇握住蘇瑤的手,眼神逐漸堅定起來。
“你說得對,我們不能放棄。”他深吸一口氣,“我要召集一場全球公益大會!”
訊息一出,全球震動。
世界各地的公益組織紛紛響應,齊聚紐約。
大會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林宇走上講臺,目光掃過臺下眾人,沉穩而有力地說道:“今天,我們站在這裡,是為了探討公益的未來……”他激情澎湃的 闡述了他的新公益理念,強調精神援助和物質援助同等重要,強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他的演講引起了強烈共鳴,許多年輕的公益組織代表被他深深打動,紛紛表示願意追隨他的理念。
林宇感到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心中湧動,他彷彿看到了公益事業的新曙光。
然而,就在這時,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者緩緩站起身來,他的身後,還跟著幾位神情嚴肅的代表……
老者清了清嗓子,開口道:“林先生,你的理念很美好,但是……”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銳利地盯著林宇,“未免有些太理想化了……”
老者身後的幾位代表也紛紛附和,言辭犀利地指出林宇的新公益理念缺乏實際操作經驗,過於理想化,甚至帶有“作秀”的嫌疑。
他們搬出以往的案例,強調傳統公益模式的有效性和穩定性,認為物質援助才是解決貧困問題的關鍵。
會場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原本熱烈的討論變成了針鋒相對的辯論。
老牌組織的代表們經驗老道,言辭犀利,步步緊逼,林宇一時竟有些難以招架。
就在這時,蘇瑤優雅地走上講臺,她從容不迫地開啟手中的檔案,向眾人展示了一系列資料和案例。
這些都是他們之前進行的新公益計劃的成果,資料清晰地表明,精神援助與物質援助相結合的模式,能夠更有效地幫助受助者擺脫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蘇瑤的演講邏輯清晰,資料翔實,有力地反駁了老牌組織的觀點。
臺下許多原本搖擺不定的代表開始動搖,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老牌組織的代表們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他們沒想到蘇瑤竟然早有準備。
老者深吸一口氣,正要開口反駁,卻被身邊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