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帝看著自己的兒子,突然笑了起來,然後說:“不錯,我的兒終於長大了,這是你自己的想法,還是你那個代先生給你出的主意?”
太子:“兒子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了,您的長孫俊兒都已八歲了。
動一動內閣是兒臣自己的想法,兒臣覺得這一任內閣已經快十年了,是時候該動一動了。“
大順帝:“那你覺得誰該退,誰該進?”
太子:“兒臣覺得除了劉副相和李財相,督察院呂相外,其他人都可以退了。”
大順帝:“哦,你胃口蠻大呀,說說理由。“
太子:“王相公是父皇的改革干將,但畢竟已經七十有二了,這兩年精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國家首相應當年富力強,王相公已經不適合了。”
太子:”文相公是父皇留在內閣制衡王相公的,本身並沒有政務能力。
既然王相公要走,文相公也沒有留在內閣的必要了。“
大順帝:“剩下的兩位呢?“
太子:“禮部尚書包如龍年紀已經很大了,思想又特別頑固,早就該退了。
他在朝堂的作用只是為了讓文相看起來不那麼孤單罷了。“
太子:“吏部尚書王楠,按我朝的一慣作法,都是吏部左侍郎入閣,吏部尚書以天官的身份單獨存在來制衡內閣。
當時只是因為曾先江去職後,沒有合適的左侍郎人選,才不得已讓王楠以吏部尚書的身份入了閣。
王楠以吏部尚書待在內閣,以已經完全可和王首相平分秋色,這並不是長久之計,現在是時尚恢復常態了。“
大順帝:“不錯,都有幾分道理,不像一時興起想出的主意。
那你來說說誰該進內閣來替補他們啊。”
太子:“兒臣以為,工部尚書趙進和翰林學士太子府詹事代如海可以入閣。“
大順帝:“還有呢?“
太子:“兒臣手上只有這兩個人選可用,其他人選還請父皇聖心獨裁。“
一個參政兩年多的太子,手上怎麼可能沒有人?
但太子做事還是有分寸的,沒敢想把這四個職位一下子都弄到手。
大順帝想了想道:“是時候該動一動了,但不要一下子就全動。“
不久後,大順帝找文副相和禮部尚書包如龍談了很久。
最後,包如龍體面告退,大順帝下旨以太子的老師,翰林大學士兼太子府詹事代如海升為禮部尚書,入內閣。
又過了幾個月,到了大順十九年年底,文副相文成功也走完三退三辭的流程正式告退。
在太子的舉薦下,政治態度偏保守的工部尚書趙進直接被大順帝升授保和殿大學士,進入內閣任副相。
聽到是工部尚書趙進接了自家堂兄的位子,文成功的第一謀士兼堂弟文進跟文成功說:“兄長,太子不是挺反對我們保守這一派的觀點嗎?
怎麼他推上來的兩位也全是保守派啊。”
文成功哈哈一笑道:“進弟,太子反對的不是保守派,而是佔了內閣位置的我和包如龍。
天家哪有保守和改革之分?他們只看是不是對天家有利罷了。
枉我在官場這麼多年,也是到現在才明白過來這個道理。”
文進:“天家的馭人之術的教育,非常人所能揣度。
如此看來這些年改革之所以得勢,也不過一天子覺得改革一派對天家有利而已。
一旦有一天改革帶來的不是利益而是麻煩,改革也就會被天家棄之如敝履。
當年我們的恩師劉老太傅恐怕就是看破了這一點才會那麼幹脆的離開朝堂。”
文成功:“所謂黨派之爭,無非是利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