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知道他盼望著什麼,就無論如何也不肯讓他稱心如意。
李珅說明原委後,對李儷君道:“這些事,我們家原本都不知道。是其中一名宗室在外頭與人吃酒時醉了,不慎洩露了口風。當時在場的人裡有一個與我交情甚好,悄悄與我說了,我才知道了實情。阿翁聽說後,心裡惱火得緊,差一點兒犯了老病。阿耶幾乎沒帶人打上門去,還是阿婆再三勸說,讓阿耶不要節外生枝,惹聖人生氣,他才作罷了。”
李儷君皺著眉說:“這幾個宗室確實有可能拖你們的後腿,但他們頂多就是在宗正寺那邊做做手腳。如今連聖人都知道太叔祖所求了,卻依然遲遲不肯下旨,這可不象是幾個宗室能決定得了的。他們會不會在御前進了什麼讒言,讓聖人誤會了太叔祖或叔祖呢?”
李珅的神色頓時嚴肅起來:“不會吧?我們一家人的忠心,聖人應該一清二楚,即使是有人誣告,也沒理由會誤會我們才是。”
這就把皇帝看得太高了,其實皇帝小氣得緊。
李儷君想了想,索性跟他把話說得明白些:“珅叔可能不清楚,我阿翁……其實從數年前開始,就聖眷不再了。如今聖人只是照著一般宗室的規矩待他罷了,從前對親兄弟的所有優待,都已經收了回去,連我們王府通往大街上的門,都叫工部封了,如今是個中看不中用的樣子貨。阿翁想盡辦法要讓聖人消氣,卻始終不能成功……這一切,只不過是因為當年三王被誣告而死的時候,阿翁替三王說過情罷了。可就算是聖人後來知道了三王的冤屈,他也依舊沒有原諒阿翁的意思,大概是覺得我阿翁作為親兄弟,竟然反對他的命令,就不可原諒。”
她看向李珅:“若聖人連這種事都無法容忍……你們家會不會也犯了同樣的錯?”
李珅驚住了。鄒王跟隋王不同,後者是皇帝親兄弟,就算不參與朝政,還時常有進宮的機會。鄒王每年連面聖的次數都是有限的,這幾年多病,更是少有入宮的時候。他們一家對皇帝的性情喜好其實並不瞭解。李珅道聽途說之下,根本不知道皇帝還有這般小氣的時候。但仔細想想,隋王在三王出事之後,確實是忽然大幅減少了進宮的次數……
李珅開始正視李儷君的推測,低頭仔細回想:“三王出事時,阿翁雖在家中有過議論,但我們一家都沒在外頭說過什麼……其他的事情應該也同樣如此。只有聖人納貴妃的時候,阿翁生過一回氣,但同樣沒有在外提過一言半語。幾位堂兄弟私下議論此事時,我阿耶還特地去罵過他們……”
他忽然頓住了:“難不成就是那一回?”
他父親確實是阻止了年輕宗室議論皇家醜聞,但當時說的是“就算聖上扒灰,也與你們幾個紈絝不相干”,用詞實在不大好聽。可他父親本心是為了阻止旁人非議聖上!
難不成是當時的話傳到聖人耳朵裡去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