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之打造的四輪馬車公交車稍微改造一番,把車廂換成平板,只需要四輛馬車就能裝在一臺回回炮的所有零件。
當李申之看到這項發明創造的時候,興奮地大手一揮,賞了百兩銀子給發明小團隊,著實提升了一番軍中發明創造的積極性。
別人或許不知道馬車回回炮的價值,李申之卻知道,這是一項直到一戰時期才出現的新式裝備: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與坦克是一對孿生兄弟,一個注重灌甲防護,一個注重進攻威力,在兼顧自身優勢的同時,兩者都極大地以機動性為最重要的效能。
有人說自行火炮是坦克的剋星,有人說坦克是自行火炮的剋星。
這兩者本無所謂強弱,各有優劣勢,具體戰況還要看操作的人。
就像坦克是公認的步兵剋星,在實戰中被步兵暴揍的案例卻屢見不鮮。
一波偷襲過後,完顏宗弼的心終於踏實了下來。
事實證明,他在水邊修建營寨的策略是完全正確的。
宋人的火彈剛剛燃燒起來,金人只用了半柱香的時間,便成功地藉助水車,引用河水將火盡數撲滅。
造成的損失可以忽略不計。
金人同時也不怕宋人大規模地回回炮攻擊,因為宋人膽敢再多打出兩輪火彈,那麼金人的騎兵便會追擊到他們的炮兵陣地。
到那時,宋人將無路可逃。
馬兒拉上馬車之後畢竟負重很大,跑不過騎兵是必然的。
勞累了一天的趙不凡站在城牆上,用望遠鏡看著金營裡的動靜。
見到剛剛燃燒起來的火苗很快便被撲滅,有些氣惱。
趙不凡對身邊的李申之說道:“申之,金人的主力全都集中在河邊,咱們為何不能學學關二爺,來一個水淹七軍?”
引水淹城的戰術,在歷史上也是常規戰術,特別適合在久攻不下,兩軍相持的時候。
通常的做法,是找到河水的上游,用沙袋堵住河水,等河水積聚多了以後,再忽然撤掉堵截河水的沙袋,突然增大的河水便會形成短暫的洪峰,淹沒地勢低窪的地方。
這樣的戰術雖然看上去很美妙,實行起來卻需要很苛刻的地理條件。
再者說,這種並不罕見的戰術,極易引起有經驗將領的警覺。
想要聚洪水,首先要堵截河流蓄水。蓄水的時候,下游的水量必然會變小。
所以下游的將領只要發現河水的流量變小,馬上就能想到上游的人想幹壞事。
趙不凡讀過幾本書,卻不願意在實戰經驗上下功夫,當他興致高昂地說出在自己戰術的時候,壓根沒有意識到,他想要堵截的河流是黃河。
首先,整個華北平原就沒有一個合適的蓄水地,想要堵截黃河蓄水,起碼地跑到剛剛割讓出去的陝州(三門峽)才行。
陝州在秦晉豫三省交界的地方,路途遙遠,不現實。
即便是能跑到陝州,想要憑藉一千人在短時間內阻斷黃河,無異於痴人說夢。
看到李申之面無表情的反應,趙不凡知道自己說了一句沒用的廢話。
無奈地搖了搖頭,趙不凡覺得自己還是不適合戰場上的事。
還是好好地搞自己的後勤,多造幾輛馬車出來,也算是為戰爭做出自己的貢獻。
試想一下,若是能一次性出動幾千輛馬車,上千門回回炮齊射金人營地,大概能讓金人火燒連營吧。
……
應天府城中的自行回回炮偷襲,成功地吸引了金人的注意力,給武松和魯達的行動爭取了空間和時間。
他們趁著夜色在廣袤的應天府各縣之間穿梭,先是溝通了各個縣城的意見,然後再逐個將訊息傳遞到各個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