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工業之母(1 / 4)

小說:大宋不慫 作者:七桃散人

卻說李申之依照自己在網上學來的淺薄的小知識,打算開展一場大宋流民版的“掃盲運動”。

按照慣常的做法,李申之先是祭出了神器《千字文》,然後懸賞給這些流民,誰能認得三百個字,晚飯就給加肉。

當李申之說完規矩之後,看到的是流民們憨厚的笑聲。

初始時還不懂憨笑是什麼意思,等到打飯的時候才發現,居然每個人都能認得三百個字,有的甚至還能把千字文給背下來。

當然了,也有個別水平差點的,只能認出二百來個字,李申之網開一面都給了肉吃。

出乎意料,完全出乎意料。

大宋老百姓的識字率這麼高的嗎?

被歐陸強國吹上天的義務教育,莫非早在八百年前的大宋就普及了嗎?

是,也不是。

說起來還要追溯到王安石的熙寧變法。

官方鼓勵科舉制度,使得大宋上下讀書成風。然而科舉進士畢竟名額有限,即便是用舉人身份去當個小吏,也依然有大量的讀書人無法在官府中謀個體面的職位。

這些暫時沒有差事的讀書人,在兩屆科舉的間隙便會深入到鄉下當個教書先生,自己也半耕半讀,閒暇之時教導鄉民們讀書識字。

有文獻記載,在宋朝的和平時期,百姓的識字率高達百分之四十,比清朝和民國都要高出很多。

建國後掃盲工作時曾經發布了一個標準,能認識兩千個常用字,能寫二三百字的小短文,才不算文盲。

識字五百字以下叫文盲,識字五百以上兩千以下的叫半文盲。

所以說,李申之訂立的能認識三百字,連半文盲的標準都達不到,對於重文輕武的宋人來說,太容易了。

就算是把整篇千字文給背下來,整個宋人至少一半人都能做到。

宋代鄉間娛樂活動少,鄉民們農閒之時在家勞作,每日裡光是聽學子們在書房中誦讀都聽會了。

李申之驚喜地發現,宋朝何止是為工業革命做好了準備,其所具備的條件簡直都要溢位了。

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李申之既然答應讓大家吃肉,斷沒有憑白再提高考核標準的道理。

更何況李申之是出了名的仗義,只要讓這傢伙滿意了,他給的待遇比預期的高得多。

跟著李申之混,只有兩種待遇:爽和更爽。

晚飯的時候,李申之端著大灰瓷碗,跟大夥蹲在一起湊夥兒,一邊吃一邊開玩笑:“沒想到啊,你們一個個地竟然都能識文斷字,這三百字的要求倒是低了些了。”

流民們也是一邊吃著一邊說話:“俺們這些個睜眼瞎,哪算得上識文斷字。只不過往常農閒的時候,跟莊子裡的小先生念過幾篇文章罷了。”

“小郎君不如把標準提到一千字吧。這三百字的標準著實沒啥意思,就沒人念不下來的。”

瞧這模樣,彷彿這頓肉吃得有點心虛,感覺自己不配的樣子。

殊不知即便是按照千字文的標準來實施,能過關的人恐怕也有一半以上。

李申之呼啦啦地吃完了一碗,去盛上了第二碗,說道:“一千字就一千字,誰要是能認夠一千字,一日三頓飯,頓頓有肉。”

李申之一如既往地仗義著。

這下輪到流民不淡定了:“小郎君莫不是在說,這清早飯也要有肉了?”

李申之說道:“有,當然有。不過我建議,大夥在識字的時候也要練著寫一寫,到時候會寫字的人,咱有大用。”

能認字不一定會寫字,這種奇特的現象在現代人中尤其普遍。

聽說連早飯都有肉吃,這些流民們感動得熱淚盈眶。

多少年了,他們一個月都難吃得上一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