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河村的知青點還算空曠,本身也沒住多少知青,這一次一下來七個算是給這裡填補滿了。
老知青的負責人叫做馮國安,24歲,算是老大哥一般的人物,相貌很符合這個年代的審美,濃眉大眼,一看就是好人。
事實上,也確實很好,許南喬的記憶裡,馮國安就是這麼一個人,很有責任心,可惜命不好。
馮國安甚至都沒能堅持到77年恢復高考,人就沒了,進了山,死在了熊瞎子手裡。
他們這些知青還為此難過了好久。
馮國安的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出了這隻熊瞎子的劇情,許南喬的記憶裡,顧旭就曾經在黑市賣過熊瞎子的屍體。
現在換了南喬來看,顧旭也幹不過熊瞎子,這裡面指不定就有夏瑩瑩的手筆,利用靈泉空間做了什麼,搞定了熊瞎子。
顧旭賣了熊瞎子的錢,應該就是他們兩人未來的創業資金了。
馮國安和許南喬一樣,只是一個可憐的工具人罷了。
南喬在那裡聽著馮國安給大傢伙做介紹,新知青這裡有社牛顧旭在,倒是省了他們不少的事。
分配房間的時候,大通鋪都是老知青住著,小隔間倒是可以分給新知青,兩個人湊一個房間。
別以為小隔間是好事,h省的冬天可不好熬,每一個小隔間都意味著要燒火炕,對於柴火的消耗可不小。
再說大通鋪人多,擠著也暖和,小隔間就未必了。
大通鋪幾個人分攤用的柴火,小隔間兩個人一起承擔,消耗可不少,意味著下工了就得去撿柴火預備著冬天好用。
南喬自然是和孫明傑一個房間,彼此寒暄之後,兩個人就回房間收拾東西了。
村裡面會預支一部分糧食給知青,等到秋收以後直接扣除這部分債務。
村裡一點也不怕知青擺爛不幹活,不幹活就沒有工分,就換不了糧食,哪怕有家裡的支援,也能被扣上逃避勞動的罪名。
知青下鄉,不幹活是不可能的,最多就是幹多幹少的區別罷了,不愁吃喝的,那就少乾點。
收拾好房間,新來的知青就去領自己的糧食了,每個人的糧食都分開放,就看吃飯的時候怎麼開伙了。
老知青都是一起吃的,每個人分工不同,男女飯量不同,每次做飯支出的糧食數量也不同。
做飯的老知青叫王知秋,年齡只有18歲,卻已經有了兩年的下鄉經驗,她16歲的時候就來下鄉了。
記憶中,原身和王知秋接觸的不多,專心當著夏瑩瑩的舔狗,但某些事情,原身也是聽說過的。
比如王知秋的祖上是給宮裡面做飯的御廚,反正成份是有點問題的,為了表達決心,王家人寧可選擇下鄉,也好過留在城裡工作。
現在換了南喬,他將目標放在了王知秋的身上,他可沒忘記許南喬本身的天賦傾向,廚藝。
在這個時代,想要學習廚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需要正經拜師的,有些大師傅甚至傳男不傳女。
南喬不確定王知秋有沒有傳承到家裡的廚藝,不過不要緊,就算再沒傳承,那也比他強多了。
南喬的目標就是先跟著王知秋學習,如果能展露自己的天賦,將來才有機會跟著王知秋的父親學廚藝。
那麼問題來了,憑什麼人家王知秋要按照南喬的計劃走,他想學就能學了?
普通關係肯定不行,那如果是處物件呢?
王知秋和許南喬一樣,乍眼一看就是普通人,起碼外貌上來看,兩個人挺般配的。
不像顧旭和夏瑩瑩、柳絮,哪怕站在人群裡,也能發光發亮。
就算是周麗,單獨拎出來也是小美人了。
相比之下,王知秋就真是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