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之前孔家也有不少大儒,都有些推崇朱學之道。”
蘇文景道出第一個學派。
拋開孔聖這個人人都要學的東西不說,朱學一脈,是目前當之無愧的第一學派。
“存天理而滅人慾也?”
顧錦年有些咂舌,他沒想到這個世界居然也有這種學術。
不過想了想倒也合情合理,畢竟孔聖是禮道,學問是個輪迴,幾百幾千年,也一定會產生這種思想。
存天理而滅人慾,講起來特別特別複雜,用最簡單的話來形容,就是處處學聖人,把立德放在第一位,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學習聖人。
這個思想其實沒有太大問題,可架不住有人亂來,最常見的就是,要求你必須學習聖人,但自己也沒做到,可這並不妨礙噴你。
這種還好,只是抨擊抨擊你,找找茬,損害你名聲。
最可怕的是,你處處學習聖人,就變成了‘為了學習’而‘學習’的情況,失去了本心。
不過這種學派人數最多,顧錦年大概也能理解。
原因無他,畢竟出門在外,不管做什麼來上一句,我這是在效彷聖人,先天不敗啊。
很有可能聖人都沒有這樣做過,畢竟五位聖人,生平做了那些事情,誰知道?
再說了,不管聖人做了沒做,當我需要聖人做了這件事情的時候,那麼這個聖人就必須做過。
跟那句經典名言很像,我有一朋友。
“第三呢?”
顧錦年詢問道,他對朱學並沒有太大興趣,自己就是自己,為何要效彷聖人?
“第三則是明學,是根據第二位聖人的學問衍生而出,要求讀書人明智禮道,這個你就別想了,明學對你有些意見,他們不喜歡爭,而是喜歡順從天意,講究禮道,主要核心便是養身為主。”
蘇文景如此說道。
明學顧錦年不是很瞭解,但聽聞過。
就是禮道。
楊開就是半個明學的學子。
“先生,這明學早些年好像是主流吧?”
顧錦年記起來了一些。
“恩,兩千年前是主流,而且天下讀書人都推崇明學,後來兵家出來以後,明學就落魄了。”
蘇文景點了點頭。
而顧錦年也恍然大悟了,那跟自己想的一樣。
明學兩千年前的確是天下主流,明智講理,大國之間也要講道理,以禮為主。
那個時候打起仗來,兩國來使都必須要在戰場上互相謙讓一二,然後大家按照流程來打仗,如果對方損失比較慘重,鳴金收兵的話,就必須要停手。
甚至還要送一些物資過去,免得對方出問題。
後來兵家出來了,打起仗來愣是一點規矩都不講,什麼乘勝追擊,兵不厭詐,偷襲,火攻,圍城,反正為了贏什麼手段都用上。
也正是因為如此,許多推崇明學的國家都滅亡了,久而久之各國君王一看。
這學問害死人啊,大家都講道理還好說,碰到一個不講道理的沒法玩。
而且你也沒辦法啊,你聯合大家一起譴責他,然後他很難受,為了不然大家譴責自己,索性就把大家一起滅了,這樣就不會有人說自己了。
故而,明學瞬間敗落,不過隨著盛世到來,明學又回到了主流,當然這一次是改良版的明學,讀書人之間的禮道,尊師重道。
天地君親師,就是明學的核心,完美符合政治需求,所以明學又被抬起來了,當然兵家照樣無視,只不過需要的時候會拿出來,不需要的時候,誰都不搭理。
“第四呢?”
顧錦年繼續問道。
“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