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內部亂其實不怕什麼,怕就怕內亂的時候,外患就出現了。
所以,大夏王朝對寧王的政策很簡單。
熬。
活活把寧王熬死。
造反也不是想造反就造反的,畢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少一樣都會失敗。
除非寧王奔著我當不當皇帝無所謂,就是要噁心一把你永盛,不然的話,寧王想要造反,必須要養精蓄銳,發動輿論,找準時機出手。
否則,就別想了。
所以,殺李冷秋不是一件好事。
給了寧王一個造反機會。
現在這個殺民充匪,的的確確是一個千載之機,如果抓住這點,將所有罪證拿出來,公之於眾,寧王必然失去民心。
一但坐實罪名,到時候就算寧王想造反也難。
所以對永盛大帝來說,不動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不過永盛大帝還是嘆了口氣。
“錦年,西北的事情,沒有想象中這般簡單。”
“即便是朕徹查到底,查出這件事情跟寧王有關係,又能如何?無非是逼他直接造反。”
“他大可對外宣稱,是朕想要殺他,所以隨便找了個理由。”
永盛大帝出聲,他是很心動,但他更加明白的是,到了寧王這個級別,你給他定罪或者不定罪都沒有任何作用。
百姓們到底信不信是一個問題,能不能找到證據又是一個問題。
沒造過反的人可能不理解,但對於造反過的人來說,永盛大帝可是清楚的很。
只要輿論不是一面倒的,就可以造反。
一面倒才是真正的可怕,利用人的同情心就足夠了。
畢竟造反這種事情,說句不好聽的話,老百姓是不希望發生,但發生了又有什麼能力去阻止?
只能希望快點打完,不管誰贏,安頓下來就好。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朝廷思來想去,最終的決定就是熬。
熬死寧王。
“臣明白。”
“不過,只要陛下徹查此事,臣有辦法徹底解決藩王之亂。”
顧錦年淡淡出聲,眼神當中充滿著篤定。
“徹底解決藩王之亂?”
“錦年?你在說什麼?”
“這可不興胡說。”
這回,永盛大帝坐不住了。
本以為顧錦年是因為寧王的事情,從而產生憤怒,卻沒想到顧錦年居然說能徹底解決藩王之亂?
藩王之亂,可是大夏王朝最大的麻煩,如果可以解決的話,後世都可效仿,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永盛大帝望著顧錦年,眼睛都直了。
“陛下。”
“臣有一計,名為推恩令。”
顧錦年出聲。
他道出自己的想法。
藩王之亂,無非就是封地集權,成為土皇帝,類似於諸侯國。
大夏太祖當下分封國土,讓後代子孫鎮守,無非就想著自家人管好自己事。
有私心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錯就錯在,自己人身上。
對於儒道來說,只要皇帝不是外人,無非是大兒子上位或者小兒子上位,碰到忠良之臣,寧死不屈,可大部分官員或者讀書人,怎可能有這樣的風骨?
顧錦年都不一定有這樣的風骨。
而對於太祖來說,他肯定是考慮過藩王的禍亂,但太祖也是人,說到底即便真發生了他不願意看到的畫面,可王朝還是他們李家的啊。
既然是李家的,又能說什麼?
退一步說,能被自家人造反,那也證明這個皇帝沒用,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