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得以解決,地裡的活兒忙活完,大家的生活又回到了正軌。
小莊村大槐樹底下現在談論最多的就是村裡的水渠和李懷溪。
因著這次開水渠,很多人都是在李懷溪恢復之後第一次跟他打交道,沒想到之前的小傻子恢復成正常人之後竟然這麼聰明。
不管是出主意開山還是去縣城買工具,都幫了村裡的大忙。
……
不知道自己形象在村民眼裡慢慢變好的李懷溪此時正在河灘地上燻第二批魚。
這一批魚一直在家裡竹架上晾著,剛做好就都上山鑿水渠了,也就沒細心照顧,李母回家做飯的時候會抽空翻一翻。
晾曬了幾天的魚,表面已經沒有了水分,在辣椒麵和香料的雙重作用下香味已經開始散發,表面呈現出好看的琥珀色,再用柏枝燻一燻,就差不多了。
坐在河灘地的石頭上,看著眼前被煙霧包裹著的燻魚,李懷溪陷入了沉思。
家裡人口多還都是壯勞力,上次買回來的糧食經過這段時間的消耗已經下去不少了。
地裡的麥子經過山溪水的澆灌雖然已經救活,但是距離成熟還得需要一段時間,李懷溪去地裡看過,麥苗青青,得再有一個來月才能割麥。
這段時間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想要等到麥子成熟至少要把眼前的這一個多月的時間熬過去。
等把這批魚處理掉,從超市裡往外多倒騰點糧食,一家人吃到麥收肯定沒問題。
但大伯和三叔家已經快揭不開鍋了,現在兩家跟之前的李懷溪家差不多,粥裡的米越來越少,窩頭裡面的菜越來越多。
上次帶回來的玉米麵李父碾好之後讓李懷溪各家都送去幾斤,但大伯孃和三嬸都不收,讓了好半天才留下了一半。
這讓李懷溪很是愧疚,兩家之前幫自己家那麼多,自己現在有糧食卻只能看著兩家捱餓。
擰著眉頭的李懷溪突然想到自己剛穿過來的時候大伯打算叫著一家人進山來著。
可那會兒說的是麥子如果沒救了才去,眼下麥子的問題解決了,這事兒還能成嗎?畢竟進山還是有風險的,深山老林可不是村裡的這一畝三分地。
是餓著肚子挺一挺等小麥成熟還是進山搏一搏去找一條路子,得看看大伯和三叔怎麼選。
想了半天沒想出什麼好法子,李懷溪把燻好的魚收拾到竹簍裡準備先回家。
揹著竹簍走在路上,往前面一看正好大伯李宗瑞也往自己家的方向走。
李懷溪快走幾步趕上大伯,朝李宗瑞喊道:“大伯,你怎麼上來了?”
李宗瑞回頭一看是李懷溪,回道“小溪啊,我去你家跟你爹和你三叔商量點事,你這是去哪兒了?”
李懷溪把背上的揹簍掂了掂道:“我去河邊燻魚去了,上次燻的那一些賣給如意樓後他們說味道還不錯,有的話還可以賣給他們”
“不錯不錯,你這個手藝跟你娘學的吧,如意樓能看上肯定差不了”
“嘿嘿,看我娘做飯多了也就學會了,我自己瞎琢磨的,大伯去家裡有什麼事啊,還要叫上我三叔,是不是進山的事?”
“嘿!你小子是越來越機靈了,等下到了家說”李宗瑞說著便跟李懷溪一起進了家門。
看到李宗明在家,大伯朝隔壁喊了一嗓子,一會兒三叔李宗傑也過來了。
三個當家的湊到一起便聊了起來,李懷溪和二哥也湊了上去。
大哥則是對著手裡的一個小簸籮端詳著,這是李懷溪上次在超市拿出來盛螃蟹帶回來的,李懷山當時就被這個精巧的竹編簸籮吸引了,後來就一直拿著研究,準備自己也編一些出來。
這幾天沒什麼事了他便開始嘗試起來,李母看他研究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