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種樹已過了三年,在大家的精心照顧下,樹苗已經可以獨立成長了,桑葉也可以採摘了。桑林場撤去了帳篷和兵士,只留下平時養蠶的蠶工照看,十里一崗,崗所建有食堂,客廳,臥室,抽絲房等,崗院很大很闊氣。歸谷村附近的桑林崗院,由金靈負責,由何玉,金朵督辦,平時在歸谷村招些人幹活,澆水,抽絲等。這年金朵十九歲,金靈和何玉十八歲了。
話說這年的夏天,馮妙元十六歲了,她姐姐馮妙如二十一歲了。金梅也滿十八歲了。金梅留在了吳家,和吳寬海成了婚。馮妙如賜了國姓,改成了國妙如,與蠶盛國太子盛有亮定了親。
學堂預計四年的休課,提前一年也就復課了。學堂和馮妙元玩的好的,現在只有金有妙和方祖蕊了。龔靈娟還在學堂,只是不怎麼和馮妙元一起玩耍。道國昌隨父親去練兵了,吳寬海也隨父去採辦鹽鐵的事情了。道國薇嫁入了丞相府。李家父子長期駐守在邊關。
金鳳家,因為唐貴當兵也有了俸祿,過的也不再那麼困難了。馮秀蓮自從妙元開導以後,家庭也過的和暖了許多。金春海家,楊氏身體徹底也好了,鶯兒說了隔壁村一戶人家,今年年底打算成婚。金珠,金君寶等在金山學堂也迎來了玩鬧戲耍的生活……。
這天,金有妙和馮妙元,方祖蕊在女生教室一起聊天。方祖蕊說道:“這三年的栽樹,真是磨鍊人的心性,我感覺我長大了許多”。馮妙元說道:“長大就好啊,其實我感覺小的時候才好呢”。方祖蕊說道:“怕你有妙哥哥離開你啊?”。金有妙說道:“人都長大了,就各奔東西了,那有一點是由自己的呢”。
馮妙元聽到這話也惆悵了起來。方祖蕊趕緊補說道:“不要胡思亂想了,有妙哥哥講道德經講吧”金有妙講道:“道德經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自然的規律,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位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弓弦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要把它拉滿一些。
所以,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可是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剝奪不足的用來奉養有餘的人。
那麼,誰能夠把有餘的拿來補給天下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合道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人有所作為而不子持功高,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他不願表現出自己的賢能。
“道德經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這裡的意思是說,天下最柔軟的莫過於水了,但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能勝過水的,因而水是沒有事物可以代替得了的。弱小的能戰勝強大的,柔軟的可以戰勝剛強的,天下沒有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就是沒有人能這樣做。
所以有道的人說:能夠承擔國家的屈辱,才稱得上是國家的君主;能為國家承受禍患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話好像是在反說一樣。”
“道德經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這裡的意思是說,很大的仇怨雖經調解,總還是留有餘怨,怎麼說得上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呢?因此,有道的人儲存借據的存根,但並不以此強迫別人償還債務。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據的人那樣寬容不索取,沒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稅收的人那樣苛刻刁詐。自然規律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不分親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