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的縣城江文嵐沒有來過,上一世的她,最遠的地方可能也就去過鎮上了。
印象當中,縣城可能是八年後,22歲的她在結婚的時候來縣城買過結婚用的東西。
過去的三天裡,江文嵐不光是打聽了如何來縣城,也旁敲側擊的打聽了在哪裡買東西。
班裡有個女同學家住鎮上,她爸媽都在公社工作。平時打扮的就很洋氣,江文嵐從她最在意的衣服入手,問她這麼好看的衣服從哪裡買的,好像鎮上的供銷社沒有看到過。
女同學說是她家裡人去縣城開會的時候,從縣城的供銷社買的。
江文嵐故意問她,“你去過縣裡嗎?縣裡什麼樣子呀?除了供銷社,還有哪裡?好玩兒嗎?除了供銷社你還去過哪兒啊?”
女同學說,暑假的時候曾跟著自己的母親去過縣裡。除了供銷社,還去了農貿市場,但是沒有什麼其他娛樂的地方了。
三天裡江文嵐東問一點兒,西問一點兒,也大概拼湊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前幾年搞得轟轟烈烈的大鍋飯公共食堂,因為從去年開始自然災害增多,糧食減產,實在搞不下去了,所以現在也是變成各家各戶自己做自己吃。
而現在也沒有到六六年,那個談起買賣的行為就色變的年代。當然,人們購買生活用品主要的地方,還是供銷合作社。居民的話,買糧食憑糧本兒去糧站。糧本兒上的定量用完了,也可以去縣城的農貿市場,花錢買一些糧食,只是賣糧的人比較少,畢竟現在家家都吃不飽。
江文嵐揹著大揹簍,順著自己進來的這條小巷子往南走。她一邊走,一邊打量這個年代的房子。現在的縣城,青磚大瓦房就是生活條件頂好的人家了。大部分的平房都是磚牆壘到半人高,然後是土坯。土坯牆上抹些石灰,看著也算乾淨整潔,比鄉下好太多了。
這條小巷子裡,人家兒密集。現在並沒有多少人家敞著院門,偶爾一兩家開著門的,也見不到人在門前活動。
江文嵐只好慢慢的一邊走一邊尋找,看有沒有在外邊坐著閒聊的大媽大嬸兒們,她想問個路。
剛才馬車停下的大槐樹底下,就是在這個縣城唯一一座二層小樓附近。而這個二層小樓就是整個縣城最繁華的地方——供銷社。
江文嵐當時為了趕緊擺脫趕車大爺的追問,所以還沒弄清楚農貿市場在哪裡,怎麼走,就慌忙逃離了?_?
她大概走了有四五十米,就走出這條小巷子了,來到了另一條東西向的街道上。
一眼就看到一群大媽大嬸們,帶著孩子坐在一棵大樹下閒聊,孩子們在旁邊玩耍。
江文嵐快步走過去,找了一位看起來就面善的大媽詢問,“大媽,您好!我跟您打聽一下,農貿市場怎麼走啊?”
大媽看了看江文嵐,瘦弱的女孩兒揹著一個大大的揹簍。開口問她:“你去農貿市場買東西啊?”江文嵐略帶羞澀的抿嘴低頭,嗯了一聲。
江文嵐決定還是先不跟陌生人說自己去賣糧,先到農貿市場看看形勢再說。
大媽伸手指了指西邊,“順著這條街往西走到頭兒,看到十字路口兒,往南拐,再走個20來米就到了。”
“好,謝謝您!”江文嵐禮貌道謝,不顧其他人的打量,就順著大媽指的路,一路西行。
從十字路口往南拐,遠遠的還沒走到地方就看到了那邊人來人往,很是熱鬧。
等江文嵐走到跟前,發現這一大片空地已經被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
江文嵐從入口處進去,發現裡面除了留了三條走道,攤位擺了長長的三個回字形。有的人推著車,賣的物品就擺在車上;有講究的支了個攤子;有不太講究的,在地上直接就把自己的東西擺上去;還有的就放在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