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六年,七月二十日,午時,隨著泰山黃巾的突然出現,潁陽這一場大決戰真正發生了逆轉。
原先遊弋在戰場左側的漢軍河東騎士團,共千騎,二十個騎隊,已經接收到中軍的軍令,奉命阻擋西北面的泰山賊軍。
此時河東騎士團因為高強度作戰了一個時辰,人馬狀態都不是很好。但軍令如山倒,很顯然,他們已經是皇甫嵩在戰場上唯一還能調動出來的軍力了。
在賓士的騎軍團中,高立著節杖大旗下,河東騎士團的主將郭縕知道自己率騎軍這一衝的關鍵。在他看來,西北面這隻泰山賊援兵太會抓戰機了。此時,漢軍各部幾乎都與汝南黃巾纏鬥在一起,根本沒有多餘的力量來阻擋泰山軍衝鋒。更讓郭縕心憂的是,他覺得這夥騎軍的目標不是別人,正是已經空虛的漢軍中軍,也就是皇甫嵩所在。
已經三十五歲的郭縕,正處在一個武將的最巔峰時期。他出自太原陽曲郭氏,是一個新興的官宦之家。其叔祖做到了光祿大夫,父親做到了大司農,等到他這一代,轉為武事,積功做到了騎司馬。
四月,黃巾大亂。皇甫嵩受命組建將官團,郭縕受同鄉豫州刺史王允的舉薦入皇甫嵩幕府,奉命去河東組建騎軍隊伍。按原先歷史的發展,他會因為平定黃巾軍之功,升為雁門太守,此後他兒子郭淮將成曹魏之重將,併成司馬懿之親信,此後族裔都任於武事,使得他們陽曲郭氏終成中古時期一大將門,唐時的郭子儀就是出自此門。而這一切都是從郭縕始,郭淮繼。
命運的有趣是,此時隨扈在郭縕身邊,與其一起衝鋒,身著盆領鎧,高八尺七寸的偉丈夫,正是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
別看其人壯闊偉岸,但實際上這司馬朗現在只有十三歲,去年才蔭的童子郎。因為這過人的身量,當時考核童子郎的監試官都懷疑他謊報年齡。最後才知道,他們司馬家一直就是這麼雄壯,無怪乎秦末司馬卬能被項羽封為殷王,司馬卬的八世孫司馬鈞能安帝時做到徵西將軍,此家就是天生的武將胚子啊。
郭縕望著身邊這個只比自己兒子大幾歲的隨扈,嘆了口氣,下令:
“大朗,你去給老帥回報,就說賊軍可能要襲擊中軍,讓老帥趕緊轉移。”
面甲下司馬朗不吱聲,還是隨郭縕一起移動。
郭縕說了兩次,司馬朗才甕聲甕氣道:
“司馬,我不走。我司馬家沒有臨陣而走的人!”
原來,司馬郎都明白。郭縕就是故意支開司馬郎回陣,就是給他一條活路。此一次衝鋒,郭縕並沒有多少把握,而司馬朗這麼小,沒必要和他死在這。
但郭縕沒想到司馬朗這麼執拗,嘆了口氣,就在郭縕還要勸時,又一扈兵開口了,此人是衛固,出自河東安邑衛家,為河東之望。郭縕本以為此為衣冠之子,必有一番氣象,但誰知這人卻說出這一番話:
“司馬,大朗不去,那就讓我去通知老帥吧。”
郭縕不恥,看了眼雄姿英發,濃眉大眼的衛固,但到底還是點頭同意了。畢竟,相比於讓皇甫嵩轉移,誰生誰死只是小節,怪就怪司馬朗太過年輕,還不知道成年人的道理,那就是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衛固一看郭縕同意,抱拳領命,兜轉馬頭,向著中軍揚長而去。
此時河東騎軍已經完成了兜轉,從戰場左翼移動到了戰場的右後方。這時候,對面的泰山軍騎兵開始加速了,郭縕再不多想,忙吹三聲號角,示意河東騎軍奔衝。
現在,就是為國盡忠的時候。
來吧!
----------
時間回到上午晨時,在潁陽十里外,馬蹄滾滾,掀起一陣塵埃,數千騾馬隊以兩列並行的方式在官道上蜿蜒而行,綿延數里。
這隻騾馬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