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關上,慌亂急促的號角“嗚嗚”響起。
關城上,戍壁內,留守的袁兵亂糟糟的從軍帳中湧出,茫然地看向四周,然後被軍吏們驅趕上了城頭。
關內,十幾名騎手剛剛翻上戰馬,一些伴當們正胡亂地往褡褳裡塞些吃食。
未等多久,在軍吏的催促下,這十幾名騎士就從關門口奔出,他們要到北面去哨探情況,檢視敵軍到底來了多少。
從南關門內,一群征夫剛將一批軍糧給轉輸到這裡。他們前腳剛進關,後腳關門就緊閉了。
這讓本就膽戰心驚的征夫們駭得失魂,他們都不是傻子,只要看到關內袁兵們那副樣子,就知道大戰要來臨了。
而其中有隨軍久的,看到這副場景則想得更多了。
畢竟大谷關是處在大軍後方的,如今外面出現敵軍,那是不是說明北面的大軍危了。
這種事情他們不敢多想,但又忍不住去想。
這會關內亂糟糟的,征夫們也不知道去哪裡,只打算先將糧秣入庫交差。
但這個時候,一名穿戴兩襠鎧的武士奔了過來,直接表明身份,說徵召他們做兵。
征夫們有一個算一個都是不願意的,畢竟轉輸雖然累,但只要不遭遇泰山軍和盜賊,安全還是能得到保證的。
可要是拿了刀槍上了城頭,那真的是生死由不得自己了。
但奈何,當那軍吏抽出刀時,他們這些人的意願也無足輕重了。
……
大谷關內的袁軍守軍只有八百人。
正是因為處在大軍後方,此關也多用來作為大軍糧臺,實際上的防護並不多。
但今日早上,關外就出現了一股股潰兵,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護軍,但無一例外都是伊水大營的軍兵。
作為糧臺轉運使的棗祗連續盤問了幾個逃回來的軍吏,他們都說前方大敗了。
這般異口同聲,使得棗祗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那就是袁紹帶著十萬精兵北上,竟然一戰而沒。
不過也有好訊息,那就是這些潰兵都沒遇到過袁紹,也沒聽說過關於陳公的什麼壞訊息。
在這個時候,沒有訊息就是好訊息。
於是,棗祗穩住慌亂,開始準備應對前方戰敗的惡果。
棗祗很清楚,因為將兵力都支援到了伊水大營,大谷關的防禦力量是非常薄弱的。
但棗祗卻不能不守住此地。
先不說他有守關之責,只就關內那數十萬石糧秣就必須要守住。更不用說,目前潁川外部的防禦,也就是大谷關有點實力了。
畢竟大谷關還是有糧臺的職責,軍力防守再少,也有八百敢戰之士。而後面的廣成關卻基本是個擺設,關內早就空了。
所以棗祗明白,他不守大谷關,那潁川必然不保。而棗祗自己就是潁川人,家中子弟和族產田地全在潁川。
如果他守不住大谷關,讓泰山軍南下潁川了,那他棗祗就是真的要破家了。
誰讓他們棗家也是潁川豪族呢,妥妥是泰山軍要清洗的物件。
其實除了這份私心之外,棗祗想堅守大谷關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希望能堅持到袁紹撤下來。
他與袁紹上下十餘年,君臣之間的感情還是非常深的,棗祗自己的道德是無法讓他做出背棄主公的事的。
所以,棗祗很快就將抵抗意志傳遞給關內的幾個曲將,並讓他們準備一支精銳的騎隊出關北上,哨探訊息是一面,接應袁紹又是一面。
此外,棗祗還讓他們儘可能補充兵力,以八百精兵為核心,迅速編組為一支三四千人的守城部隊。
本來按照棗祗的想法,擴充應該是不難的,因為北面還不斷有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