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馬粼粼,精甲曜日,根車內,張衝正和荀攸核對這一次的出征序列。
從太原到上黨,要先行南下走至祁縣一帶,然後再向東穿過蔣谷大道、軒車嶺,就可進入上黨地區西北大門武鄉。
這一段路其實並不長,從太原西南下走上黨,也就是二百餘里,其間每三十里又有一處驛站,道路非常發達。
實際上,當張衝的車架出太原門的時候,其先頭部隊早就已經抵達到了蔣谷大道外的谷口團柏谷。
本來,張衝是不想坐這種慢騰騰的軒車的,但為了方便和幕府吏士交流軍情,才不得以坐了這大車。
本來軍中也沒有這累贅物,這還是太原府庫裡的,據說是丁原的車架,現在倒是便宜了張衝。
此時,在這巨大的軒車內,張衝踞坐、荀攸、董昭、蒙沮三人分坐左右,正和張衝彙報著各軍行軍情況。
這一次上洛,泰山軍實際上兵分三路。
主路就是張衝所提掉的五萬大軍,他們將沿著太原道南下,然後在團柏谷穿越太嶽山進入上黨盆地。
而另外一路則是趙郡太守謝弼,將兵五千,沿著滏口陘進入上黨地區,和張衝的主路軍一起左右夾擊上黨。
而第三軍大軍則是鄴城留守張旦,統兵兩萬,沿著太行山北麓南下河內,然後三軍於河內野亡合軍,兵軍入洛。
這一軍策是荀攸所獻,他講京都為天下之中,四通八達,東南西北皆可上洛,而我軍實際上已三面圍洛,無論是從北面、東面、西面皆上洛。
東面,有黑夫之河濟軍團,從濮陽沿著黃河一路西進,可直趨虎牢。但這條路上有盤踞在陳留一帶的張邈勢力,如果黑夫走這一條路,兩軍必戰。
而陳留張邈和豫州的袁紹為盟友,一旦陳留地區爆發戰事,袁紹必定參加。
而當前,泰山軍並沒有在中原進行決戰的準備,是以黑夫之河濟軍團可為牽制陳留敵軍的作用。
而且因為黑夫部已經牢牢佔據大河渡口白馬渡,所以如有必要,鄴城方面會南下支援河濟。
但總體來說,泰山軍之河濟方面在此戰中主要採取牽制戰術,而不主動向西,不使戰事擴大發生不可測的結果。
黑夫之河濟軍團如此,泰山軍對洛陽西面的處理也差不多。
如今,泰山軍在佔據整個幷州後,已經和關西漢庭在河東一帶對峙。按照一般的戰術,此時泰山軍南下上洛,多是要走河東這條路的。
實際上,一開始泰山軍高層也確是這麼想的。
因為,從太原道南下進攻河東,就能像一條錐子直插洛陽和長安之間。
從臨汾走汾水可以趨龍門渡,佔據進入關中的門戶。從聞喜穿谷口,可進入河東腹安邑,佔據富庶鹽池。
而一旦佔據河東,就可以直接從茅津渡口過河,進入弘農陝縣,然後沿著崤函道向東,從西面威脅洛陽。
這一條路也是歷代兵家常走的路,日後漢獻帝從河東回京都也是走的這條路。
但之後,張沖和諸多幕僚仔細研討後,還是放棄了這條路。
首先一個就是關西漢庭在河東方面確實下了力。
他們沿著汾水和峨眉臺地構建了一條防線,其中重中之重就是玉璧。
此前泰山軍的飛軍背旗們曾在河東方面的暗諜幫助下深入到河東,也曾遠觀過這一壁壘,甚是險要。
泰山軍要是走這條路下河東,即便最後拿下玉璧,也會極大的挫兵鋒,得不償失。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走這一條路,會逼得關西和關東聯合。崤函道本就是處在兩京之間,而一旦張衝橫插而入,誰也不能保證兩京不會摒棄前嫌,聯手夾擊泰山軍。
而到時候,關西軍在函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