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柔這些日子很忙。
前些日子太原的丁原和裴曄就以幷州刺史和太原太守的名義,請王柔率領護匈奴中郎將部南下救援太原。
但王柔只是將這些情真意切的傳書看了一樣,就丟在案牘上不管了。
因為在制度上,護匈奴中郎將是獨立於幷州的系統,所以即便是幷州刺史丁原都無令要求其發兵的。
但後面,董卓以關西朝廷的名義去檄王柔,讓其發兵助丁原,卻依舊不得行。
為何
這倒不是王柔已經跋扈驕狂如此了,連朝廷的調令都不聽了,而是他確實抽不出身。
作為北疆最重要的大吏之一,護匈奴中郎將的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監督、管理乃至控制南匈奴。
南匈奴內遷近二百年了,幾似為漢室外藩。而這個過程中,漢室也對南匈奴所在的這片地區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管理。
護匈奴中郎將幕府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機構。
本來護匈奴中郎將幕府一開始還只是一個監督性質的空架子機構,但隨著機構的日益完備,護匈奴中郎將開始漸漸對南匈奴有理民之權。
當然,這種對牧民治理之權的爭奪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以護匈奴中郎將為代表的漢室和南匈奴單于及各部貴族圍繞這個鬥爭了百餘年。
在一開始,南匈奴剛剛託庇於漢室羽翼的時候,他的實力弱,又需要漢室的保護,所以大單于的權力也不強。
但隨著北匈奴崩潰,南匈奴開始在政治、人力、物力上取得空前優勢。那個時候南匈奴幾有四十萬人,控弦之士十萬,成為了漢室之外,在北疆最強的勢力。
當時南匈奴想繼承原先匈奴帝國的勢力,要南北混合,併為一國,但漢室並不同意。
雙方的矛盾漸生,之後南匈奴數次作亂,皆被漢室鎮壓。
也正是數次對南匈奴的平叛戰,使得他們再不能像前漢時的匈奴或者此前北匈奴那樣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了,只能為漢室的藩屬。
至此,護匈奴中郎將幕府正式參與對美稷一帶的十萬南匈奴部落的管理。
漢室對南匈奴採取的是二元管理。也就是既保留了其原有的部落組織,其部落民又受漢室護匈中郎將的條線管理。
如牧民部落之間發生刑事案件,這個本該屬於部落酋帥的審理權,現在就由幕府掌管。
只是不同人,依據的法律是不同的。如治下的漢人犯法,就以《春秋》決獄,如果是匈奴人犯法,那就按照部落的傳統習俗處罰。
但有一種情況是特殊的,那就是匈奴人進入軍隊後,那就會按照漢法來執行。因為漢室酷愛用南匈奴兵外戰,而為了統一管理,皆行漢法。其軍法包括:
“派令出兵規避的,出征將禁馬騎瘦的,出征不得軍令先回的,營宿期間放牧、圍獵的,友軍有事侵而不率所屬甲兵救援的,都要受到罰牲處分。”
後面在用南匈奴兵參與境內作戰的時候,又增添了幾條:
“出征遺失戰馬的,擅以甲冑弓矢兵器賣與地方的,遇敵逡巡不前的,妄殺平民的,虐待俘獲人的,果縱兵搶掠、指良民為賤、妄行殺戮的,皆從重。”
可以說,南匈奴被漢室管理的嚴嚴實實的。
這些人自然有反抗,但每一次反抗的結果都是失敗,然後就是一輪更激烈的控制。
這個過程中,護匈奴中郎將還全面掌握了南匈奴的經濟。
至現在,南匈奴的一切衣食等物,大半是內地輸送的。如美稷一帶,常年都有數萬商旅逗留,皆屬太原各豪勢之家。
這些人帶來了鹽巴、錦繡,帶走了南匈奴的牛羊皮毛,巨大的商貿往來,使得美稷城成為了一座草原上的明珠。
只是現在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