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又開始講了第二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建設營州地區的核心力量。
凡任何一個地區,要想治理就必須要有一個抓手,一個執行團隊。
而泰山軍要想對營州地區進行深度治理,而不是過去的羈縻的話,那就需要在這裡建設一支這樣的核心力量。
在張衝的設想中,此戰犧牲將士們的子弟將會被遷移到這裡作為這一支核心力量。
這些人將被作為武人群體的核心,世代鎮守在這裡。
而營州也會成立軍府和州府雙元的結構。軍府管軍,州府管民。
其中,張衝更是大膽的將整個營州地區都設為一個完整的軍府,即營州松漠都督府。
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護衛塞內郡縣,實現天子守在四夷的傳統。
張衝以日後的歷史趨勢分析,知道日後能威脅華夏的基本就是來自北方和東北方的胡虜了,而營州松漠都督府就是張衝破壞這個趨勢所做的第一個試點。
這個軍府的實質就是建立一個東北防禦體系。
為此營州松漠都督府將維持一支較為強大的鎮戍軍,這裡的胡人和更北面的雜胡在被招納後,就會轉為漢籍,同時服兵役,使其肩負戍守東北邊防的重任。
此外,原先被烏桓人擄掠來的十萬餘戶漢人也將落籍於此,作為這一地區的人口主體。再之後,張衝還會從內地重填一部分人口,填補到這裡,但數量可能不多。
而在這裡的漢人將不用收取任何稅賦,但需要五戶抽一丁來從軍。這樣就能維持大概兩萬軍力的武備。
而剩下的胡漢人口,將被推行屯田、且這些田土全部歸屬於農莊。
但這些農莊卻並不屬於軍府直管,而是由營州州府治理。
州府在營州徵收稅賦並不會送往鄴城,而是全部留在當地作為維繫營州軍團的軍餉。
換言之,軍府管人口的五分之一的兵,州府管其餘五分之四的民。
但這麼高比例的軍民比,使得營州地區無疑就是一個軍管地區。
這也是張衝有意安排的。
營州地區在塞外,控制諸夷,是農耕、遊牧、漁獵、採集等多種生存形態的交錯地帶,可以說民族關係非常複雜。
因此,更低流動性的軍管屯田莊園制可以很好的對這一負責地區進行管理。
聽到這裡,張衝又說到了這些軍府的核心,也就是犧牲的橫撞將子弟們的問題上。
張衝很清楚,作為第一代的核心,這些人與他的恩義是能保證忠誠的。但隨著幾代人過去後,這些人在本地根深蒂固,形成集團,那就會越來越覺醒自己的本地意識。
為了克服這樣的地方的離心力,張衝特意為營州開了銓選。
也就是說鄴城每年都有固定的吏員的名額用來分配給這些營州士。
這樣做的好處,一個是可以可以讓這些為國守戍的勇士們有一個進身之階,這會讓他們感覺有奔頭,而不會土豪劣紳化。
另一個好處就是加深了鄴城和營州之間的聯絡,使得營州士不會被區隔在外。
這裡,張衝特意說明了一個胡人的問題。
在張衝的規劃中,營州的建設成功後,必將會成為一個吸納塞外胡人人口的漏斗。
如此就要有一套章程。
首先在文化上,張衝已經令鄴城的蔡邕牽頭,去編纂相關的史料,其核心為胡漢同源論,比如什麼匈奴人為夏人之後一類的工程。
如此,每有胡人部落內遷到營州地區後,就會被定漢姓、發漢籍,之後其部酋帥子弟將被遷往鄴城擔任羽林、虎賁一類的禁從武官。
幾代之後,這些人就將被漢化了。
張衝反覆對沮授吩咐,營州的重點就是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