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要調發轉運軍資到洛陽。
在那裡,關東與關西的第三次崤函之戰已經打起來了。
徐繆是太守,自然不可能真關切這些庶務,所以在將任務分派給各縣後,就由各縣自己完成。
郡裡的任務送到富陂的時候,是要此縣出役八十二丁。
這個徵發的任務自然也不是富陂令去完成,他也是交給下面的人。
在漢室的郡縣班子中,專門負責納輸的是集曹。
而這集曹具體做事的又是誰呢不是集曹長,而是他下面的書佐。
這書佐顧名思義就是負責書寫、抄錄各項公文件案的人。
比如這次派軍輸差役,就是書佐來寫具體的鄉名,社名、戶名。
別看這好像就是個抄字的,沒啥決策。但實際上,他的刀筆下卻能斷一戶生死。因為他這邊隨意改動點,只要上面的集曹長不是特別正派的,對這些都是睜一眼閉一眼過去了。
所以鄧當來求這陳書佐算是求對人了,因為他就是集曹的,真的就管這事。
其實這已經不是鄧當第一次來找陳書佐了。
在五天前,鄧當在人指點下,找到了陳書佐,就想問問這次攤役為何不是各鄉一同攤派,而是隻在他們鄉攤。
這次軍輸差役要出八十二丁,按道理是全縣兩萬多人一起攤,落到一個里社,其實也沒多少人。
但偏偏在下發的尺牘傳票裡,卻只發了新鄉。這就不公平了。
要知道一個鄉不過五百戶而已,這出八十二丁,簡直是五分之的鄉戶都要出丁服役。
這次轉輸軍糧雖然不是運到京都那麼遠,但也是要運到郡治平輿的。其間光路途就是二百里,勞頓之苦就不談了,只這過程的糧米就需要自己承擔。
而一旦這個過程中有任何閃失,轉輸的軍糧只要不夠數,都要役丁來承擔。
而戲劇的是,通常交差的時候,這軍資總是不夠的。過往,這點差額還可以由各鄉分一分,但現在都集中在新鄉,那就是要了新鄉的命了。
所以新鄉的三老讓鄧當帶了條臘雞去找了陳書佐,問問這事是怎麼回事。
人家陳書佐也給瞭解釋,還特別合理。
他說你們新鄉是復民鄉,是新轉到富陂的,過往攤派的勞役,都是人家各鄉攤了,這一次勞役就要你們新鄉獨自承擔,不然這一碗水端不平。
鄧當聽了這話是火冒三丈。
什麼叫我們新落鄉的,就要把過去的勞役一併承擔了我都沒來落戶呢,你勞役和我有什麼關係
天底下沒這個道理。
但鄧當卻忍住了。因為他從陳書佐的話裡感受到了更深的意思。
陳書佐說的復民鄉是什麼意思就是鄧當他們這批人,他們都是復員為民的軍卒。
原來前年太平道在汝南起事的時候,其十戶就有一兩戶參與。而汝南地方的郡兵在趙謙手上一戰全沒,所以在到了王允主持汝南工作後,手裡完全無一兵可用。
所以當時王允就從南面揚州一帶招徠了一批流民訓練成軍,參與了後續對汝南黃巾的鎮壓戰事。
這批兵力大概有五千多人,因為普遍都是來自於江淮溼熱地區,皆果敢能戰。在戰事中立功不小。
後來王允被褫奪刺史一職,他手裡的這批兵也自然要被解散。因為它不是朝庭的經制之師,朝廷不養他們。
而王允也算對得起他們,用自己當時的權力給這些人定了一個復民的身份。
漢室是以軍功立國的,對於國家基石的軍卒是比較看重的,在經濟上是有一定的優待的。
在前漢時期,復民還能分得宅基地,地三十畝。當然到現在肯定是沒這個優待了,但在稅賦上還是要比尋常民戶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