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命君統籌淇水,為國干城,其任至重。但君就任多日,耗餉無數,土一寸未復,賊一部未破。自北岸百姓聞聽我王師將渡,誰不引頸而盼?但將軍坐守北岸,倦怠消極,豈不是蹉跎士心?所以,將軍令我來,再問問曹君,這兵它還發嗎?”
此時,在淇水的南岸大營,奉鎮東將軍命來傳令的荀攸,正聲色俱厲的對假節校尉曹操訓斥。
荀攸之前一直在敖倉的糧臺撫鎮,其憑藉出色的軍需排程能力成功讓張溫刮目相看。這次淇水對峙,張溫將鎮東幕府駐節在朝歌,也將荀攸調來統籌幕府糧秣。
說實在的,荀攸本該有更好的前程。因為他的叔叔荀爽與張溫是同道好友,他入了張溫幕府,自然受提攜。
但問題是,荀氏這兩年時運確實有些背。之前荀彧的父親以自己兒子聲名來抵,好不容易成了家族裡唯一一個初仕的。
但誰知道遇到了個泰山賊破城,不僅荀彧父親畏罪自焚,荀彧自己也因成了此亂之源頭,被拿送牢寺,至今還未被營救出來。
張溫確實是想提攜荀攸的,但奈何荀攸和之前皇甫嵩的那幫幕僚走的太近。張溫幾次讓他和這些人切割,荀攸都不願意,那隻能讓他蹉跎幾年了。
而現在,荀攸卻改了性子,不僅主動要求來朝歌的幕府,在知道張溫要遣人去淇水大營訓斥曹操,其人也主動請纓。
對此,張溫只覺得是荀攸想清楚了,到底誰才是他的貴人。
所以在淇水大營,荀攸聲色俱厲的講,曹操老老實實的聽,其餘眾將則或喜悅,或嘲諷,或羞惱,不一而足。
最後,荀攸將口令一一說完,然後最後問了一句曹操:
“曹校尉,咱這兵就這麼難發嗎?”
曹操臉色難看,他猶豫的看了眼帳內的眾將,難為道:
“謁者,不知道能否讓眾將暫為避讓?操有幾句難言之隱。”
荀攸看了眼眾將,緩緩點頭。
於是,孫堅、趙融、淳于瓊、鄭泰、鮑鴻、皇甫酈、馮芳、張超等八校尉,相互看了看,便告辭退出帳外。
這八校尉一退出帳,就自動分成了幾個圈子。
其中孫堅、張超一個圈子,鄭泰、皇甫酈一個圈子。剩下的趙融、淳于瓊、鮑鴻、馮芳一個圈子。
這三撥圈子可謂大有說道,甚至直接將淇水漢軍大營的派系和矛盾講得一清二楚。
其中趙融、淳于瓊、鮑鴻、馮芳四人沒什麼問題,這四人是原左中郎將部的四位校尉,他們一起從潁陽戰場僥倖生存,雖然也有矛盾,但還是能抱成一團的。其中領頭的就是趙融。
而鄭泰、皇甫酈這個圈子有點不同,他們是不同系統的,卻聚在了一起。其中鄭泰是原右中郎將朱儁的麾下校尉,而皇甫酈作為皇甫嵩的侄子,在其叔父養病期間,繼承了其扈兵,也成一別部校尉。
這兩人碰到一起,除了皆是高門子弟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這不得而知。
至於剩下的一圈,就是孫堅和張超了。實際上,這組人也頗為有趣,孫堅是南人寒素,但張超卻是北地世家。
這裡的張超並不是我們以前的那位老朋友張邈之弟張超,其人在兗州敗給泰山軍後就泅渡汶水回鄉了。
這裡的張超是出自河間鄚縣張氏,是本地一等一的大族。其族是當年留侯張良所傳,他們這族還有個族人叫張合,此時也參加了平黃巾的戰事,就在他的軍中。
張超之所以與孫堅相善,理由不復雜,因為他兩之前同在朱儁麾下,原先在攻滅汝南黃巾的時候,孫堅更是屢次營救張超軍於危難。張超也在長久的戰事中,對這個來自江東的勇將,欽佩至極。
兩人甚至各自為自己的子女約為婚姻,袍澤情誼就是這麼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