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整個天下的形勢立馬反覆。
張衝越想越覺得清晰,看來他的確要上河北,這一次不是救河北黃巾,反而是藉助河北黃巾的實力,與漢軍主力真正的決戰,消滅掉這剩下的數萬漢軍,整個天下直接進入群雄逐鹿的程序。
所以,他一拍大腿,大叫聲:
“好!”
陶黯這邊還道:
“大一統分裂有兩次,一為秦漢之際,一為新莽之末。僕細查這兩代故事,發現都有一個共同,那就是非得消滅大一統的主力,天下才得以改貌。如,楚霸王鉅鹿一戰,破降秦軍主力二十萬。又如光武昆陽一戰,打破新莽主力十萬。這都是決定天下的一戰。”
“所以河北之戰,便是我們的昆陽之戰。此戰後,天下再不屬漢!而我泰山軍則龍游入海,天下再無人能制。”
張衝大喜,對陶黯大拜:
“卿真為吾之子房,我真的是豁然開朗。”
……
全軍統帥一想定,遂召開全軍大會,張衝將自己前前後後所想的皆與眾軍吏細說,統合人心。
結果眾軍吏皆表態願追隨渠帥北上。
人就是這樣,當你問他們意見時,他們都會用自己的理性給你建議,但他們說的都是現實的分析,這種分析最後分析下來都是投降主義。比如後世抗日,越是瞭解中日差距的都會給你理性的建議,告訴你現實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所以給你的結果要不綏靖要不就是所謂的曲線救國,再不就是指望國外干涉。理性告訴他們,咱們不行。但越是逆境中,需要的不是理性,而是一種信念。
此時張衝就代表著全軍的信念,泰山軍軍吏們永遠相信在渠帥的帶領下,他們必勝!所以,便是北上又如何呢?乃公們照樣追亡逐北,這就是泰山軍的軍氣。
於是,各部分好,原先駐守在新鄭、密縣、苑陵、京縣、管城、衍氏各城的泰山軍陸續收縮到滎陽。各城願意隨泰山軍走的,一律隨軍。
九月二十三日,全軍軍議定,張衝命輜重軍給軍中各營分豬一頭,作為北上壯行。
全軍吏士在軍中軍吏的講解下,知道北上的目標就是擊破漢軍主力,贏得此戰最後的勝利,於是鬥志昂揚,皆滿懷信心迎接那最後的大勝。
此外,軍中聖庫除了自己儲備的外,給各營又支一月糧,好讓軍中各營有各多的獨立機動能力。
九月二十六日,泰山軍陳煥部、呂曠、呂翔部在擊退漢軍前部的騷擾後,匯河南郡東部各縣兵丁輜營,裝車北上到達滎陽。
此時滎陽外的汴水上,舟船相連,滿是敖倉粟。前頭部分舟師已經北上,他們將要沿著汴水入黃河,然後在黎陽轉入清水,再入漳水到鄴城。鄴城就是張衝選定的在河北的駐軍之所。
隔此不遠的虎牢關,大將軍何進以下皆默許泰山軍的行動,幕府中有識之士皆扼腕嘆息,但徒之奈何。
於此同時,在泰山軍陸續收縮,並表現出明顯的北上態勢。張溫、朱儁等漢兵也開始慢慢北上。
此時的他們也不敢冒險攔截,因為擔心泰山軍在聲東擊西,也不敢分兵。曹操、孫堅等戰將數次請戰,也被張溫攔了下來。對他來說,如果泰山軍真的北上河北,對他也是好事,既能對國家有交代,還能儲存實力,讓各部有時間磨合。
於是,南來漢軍緩慢尾隨,陸續收復了河南東部的數縣,也進逼到滎陽外。
光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午。
泰山軍諸將文武皆向張衝辭行,率隊陸續北上。在泰山軍大部都北上後,張衝帶帶著幕府和中護軍開始登船。
此次北上,泰山軍舉軍水路,以左軍校尉關羽部為先鋒,張旦部繼之,丁盛部再次之,最後中護軍上下。
九月二十九日,夜。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