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將刀一橫,呵道:
「還不出來投降你們也敢反抗嗎」
這六人已經還駭得破膽了,聽這話後哪還敢反抗,只好顫顫巍巍的出壕塹投降了。
這六個粗大漢子,就在這名泰山軍面前,毫無反抗。
這就是泰山軍的軍威。
追亡捕虜的行動還在繼續,而那邊魏收就混在軍吏的人群中,低頭走路。
他沒想到自己這麼容易就混了進來。
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不好了,因為他看見前面竟然在給俘口登記造冊。這就不好了,泰山軍怎麼將俘口看得這麼重要,還專門選了一批文理書手作這件事呢
實際上,魏收並不懂,泰山軍從原先千人不到的隊伍發展壯大到現在,很大的一個工作就是融化漢軍俘口,補充本兵。
張衝一直將吸納漢兵俘虜作為軍隊補充的重要工作。因為這些人普遍有很好的軍事技能,也嫻熟軍陣。更重要的是,吸納這些軍事戰鬥人員可以維持地區穩定。
所以在數次大規模戰鬥後,除了一些傷退的,民怨大的,大部分俘口都被補充到了軍中各營,保持各營的戰鬥力。
但這些俘虜也不是隨便吸收的。經過數次總結後,泰山軍主要用這些辦法來融化俘兵。
一個是老俘兵獻身說法。一個是以本鄉本土人說服教育。一個就是講解泰山軍的分田政策。
而當一個個操著家鄉口音,已經成為一個個什將、伍長的前輩,噓寒問暖,講解當兵後能分到的田土,你讓這些窮哈哈漢兵能不心動
可別覺得現在的漢兵和春秋時期的國人兵一樣,現在是富貴子弟都是當軍官,黔首和被解放的奴隸當士兵。
而這些人在漢軍系統中普遍被壓榨軍功,除了獲得一些陳粟爛布的賞賜,就是當一輩子的兵革。哪像在泰山軍這裡,到處聽到見到的都是,這個人表現好,三天當了伍長,那個能力強,當場拔擢。
總之,泰山軍這裡的一切都和漢軍的環境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一開始,泰山軍各營頭都喜歡招這種俘兵。因為這些人有戰鬥經驗,一入營立馬就可以形成戰鬥力。
而反觀之前泰山軍常吸納的地方護田兵卻常常講條件,戰力也不如這些俘虜兵好,所以各營都在大比例的招收俘口兵,甚至出現了護田兵來報道,都不要的情況。
這事很快就被張衝制止了。
他太明白這種事的弊端了。那就是俘虜兵雖然戰力強,也願意跟你幹。但因為利益沒有捆綁,也沒有約束,這些兵一旦遇到敗戰或者撤退的時候,就會變成逃兵。
因為你分田說的再好,也還是空頭的,畢竟你都沒能打到人家家鄉去呢。
但分田兵則不然。他們的利益和泰山軍的興亡僅僅聯絡。如果泰山軍敗了,他們在家鄉的田土完全沒有人保護,如何當得住後面返鄉的豪強所以即便戰事困難,這些人也會為了泰山軍拼盡全力。
至於撤退時做了逃兵就更不會。張衝現在還記得,此前在他帶兵出長勺的時候,他連夜帶兵襲擊牟縣,夜裡走失了一百多人。要是一般的兵,這些人早就逃沒影子了,但這些護田兵卻仍然能自己找到部隊,主動迴歸建制。
所以,泰山軍中的軍隊構成,護田兵出身的必然要佔有一定的比例。
不過,張衝也明白。泰山軍發展到現階段,大規模吸納俘虜兵是一個必然趨勢,因為他能更快形成
戰鬥力,也更能應對後面的反擊。
所以張衝就給各營一個指標,那就是每營中,護田兵出身的必須要佔到四層,剩下六成留給俘口兵。
別看這個比例很多,實際上歷次俘獲的俘口兵都算在這個六成的指標裡。所以每一次,各營對要吸納的俘口戰士是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