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老實道:
「確實,將軍明見,我確有借刀殺人的意思。只是這和我對此人的判斷並不相關。關將軍旦信我,此人確有反骨,不是個馴服的。」
關羽盯著荀攸,誠懇道:
「先生忠義,對漢室有念想,關某自然事理解的。但關某和先生相處的這些日子來,知道先生是個有大志向的,和關某見到的那些貴公子不同,先生有仁心,有智慧,也知道這個天下的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所以關某知道先生必是同道中人,是能幫助渠帥改變這個天下的,所以關某信先生,也願意信下去。」
荀攸恍然,這些話他從來沒聽到過,猝然從一個武夫口中聽到這些,怎能不神思晃動。
他回憶到了一個事。
那一年,潁川大疫,死人無數。
這疫病發起來可不管誰貧富貴賤,所以毫無意外,他們荀氏上下也有數十人染上了疫病。
其中一個就是荀攸的父親。
荀攸透過對族內的觀察和對道野的倒斃者的觀察,他發現這疫病是能傳人的。雖然不知道是何途徑,但肯定是這樣的。
所以荀攸就建議族長將族內染疫的統一安置在一屋,然後由各家子弟供奉湯藥。當時,荀攸的老父也染病了,所以也一併進了安置所。
臨進之前,他和族長說,要將這個辦法告訴郡守,讓他務必在全郡實行,然後荀攸就進去為老父供奉湯藥了。
只可惜,老父到底沒挺過去。
之後等荀攸再出來,卻發現郡守根本沒以此辦法來通行全郡,只當這事從來沒發生過。
那時候的荀攸就明白,這大漢失去了治理民間的能力。
還有潁川的水道和溝渠,郡守府已經有多久沒組織人力修理過了,反而將之留給了各世家來修繕治理。
但當這些世家修繕了這些水利之後,卻成了他們自肥的手段,堵塞水道,只為自家獨佔。
荀攸都見過,都懂,所以他知道這天下已經沒有了公心大義,到處充斥的是人心私利。這麼想沒錯的,想讓自己過的好一點能有什麼錯
但都這麼想,誰會想到那些餓倒溝壑的黔首呢他們就該死嗎他們就不能過得好一點嗎還是這天下只能容得那一小撮人過好,甚至是越過越好
這些荀攸有問題,但沒答桉。
所以他一直以來也隨波逐流,跟著家族走,跟著好友走,跟著幕主走,直到他知道有這麼一支軍隊,他們要為窮人分地,他們想讓窮人上學,他們想讓所有人都能過得好一點。
更是支援離線朗讀的神器,app】
荀攸的心思就動了,所以他主動攬下了去朝歌和張衝談判的任務,只想抱著靠近一點看一看的心思。
但他沒想到自己卻被張衝留了下來,但也正好,他得以看到了泰山軍更多的事情和細節。
原來這個沖天大將軍不是什麼樸素的盲動,他對這個天下有著清晰的認識。原來這分田也沒有那麼美好,同樣充斥著各種問題。
原來窮人之間過好是真的要和以荀攸為代表的豪勢們衝突的,如此荀攸不忿了。
他的確是想下面人過好一點的,但要讓他們這些精英放棄現在的生活,和他們一樣下去種地,那怎麼行
而且為何窮人就天然正確,他們豪勢子弟難道不是人就不能活嗎
所以荀攸迅速對之前抱有的幻想怯魅,他要離開泰山軍。
不過就在他想著如何逃走時,他突然發現泰山軍的另一面。
源源不斷的鐵器被製作
成農具送到農民的手上,新的種地手段被傳授下去,由泰山軍主導的水利渠道被疏浚。
荀攸隱隱有了不同的看法。
好像泰山軍不是簡單的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