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淵登基稱帝,史稱大璃明英帝,本來以他的戰功,可以用武字的,奈何祖宗中已經出現過。
改年號昭勇,這一年也是昭勇元年。
凌淵這一朝正式將東暖閣立為內閣,盧祥生出任內閣首輔,宋林書出任內閣次輔。
內閣制度的建立,能讓凌淵緩解部分的壓力。
景月被封為景妃,是凌淵除了盧佳之外的第一位妃子。
第二日的大朝會上,凌淵推行一系列新政,這些都是與內閣商議過的。
科舉制是重中之重,只是這一次凌淵做出了些許讓步,女子不會參加。
時間定在三個月後,這個時間也是方便各地州府下達旨意。
而且,不可能有那麼多人全來京城,各地州府會先進行考試。
只有在各地州府脫穎而出的人才,才會有資格進入京城的考試。
楊鳳清將這一次科舉的最終排名,作為各地官員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
這也是凌淵的意思,這樣一來,可以更加直觀的看到效果。
第二點,各地官衙和軍隊的改革,這是一個很龐大的事,凌淵並不著急。
打算先在幾個州府進行試點,如果成功的話,再進行全國推廣。
首先,大璃的官場官職太過亢沉,太多沒有的官職,導致每年俸祿居高不下。
官衙的縮編,也能提高各地官衙的辦事效率。
這樣一來,減少官員之間的推諉。
另外,他讓楊鳳清起草了一份官員考核制度,從以前的地方官兩年甚至三年一考,到如今的半年一考。
考核的人員,一律從吏部派人下去,而不再用州府選派。
州府與縣衙之間凌淵增設了郡府,一個郡府會管理五個縣衙左右。
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州府與縣衙之間的管理,會更加的簡單高效。
試點的地方,凌淵選擇了禹州,這地方距離京城近,而且禹州是大璃十三州中,比較小的一個州。
人口還是地域都要小很多,何鼎元作為重點培養的物件,凌淵自然對他寄予厚望。
郡府制度是前朝存在過的,所以接受起來並不難。
這樣還能安排一些削減下來的官員,一舉兩得。
官員改制完成後,還有就是軍制,目前大璃的軍制並不好。
除了流州、真州、靈州等地的邊軍外,江州的邊軍都不算是邊軍番號。
其他各州府的軍隊,都是自行招募,這也導致各地州府權力過大。
軍政分家是一定的,州牧制度也會被巡撫制度所取消。
各州設定建立行省制度,政務長官為巡撫,軍隊長官為總督,兩人互不統屬,但都有監控彼此的權力。
禹州第一任巡撫是何鼎元,張豐被調入禹州,擔任第一任總督。
朝廷對禹州的軍制編制也有明確規定,除了獨立在外的幾支軍隊外,各地的駐軍不得超過五萬人。
每個縣的駐軍最高不超過三千,每個郡府加起來,總共不超過一萬五千人。
禹州由於人少地少,只是設定了三個郡府,駐軍編制總共是三萬人。
所有的兵員編制隸屬兵部,並不歸州府統屬,總督只負責當地的剿匪和維穩。
真正要平定叛亂和打仗,還是由朝廷養的另外幾支軍隊來處理。
這個試點得到了內閣的支援,尤其是盧祥生,他對大璃兵員的弊端一清二楚。
不是他不想改,而是阻力太大,根本沒辦法改制。
盧祥生更是親自前往禹州坐鎮,就是要將這次的軍制改制進行徹底。
接下來過了五天的時間,凌淵一直在京城中,除了處理政務外,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