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花所說的餛飩鋪在四顧門山腳下。
說來神奇,小青峰離揚州城中心少說也有十幾里路,他本以為四顧門散了之後,這鋪子會支撐不下去,沒想到沒想到這幾年,四顧門雖然沒了,卻因為肖紫衿和喬婉娩隱居在此,大手大腳地花錢,動不動就宴請賓客,反而發展出了一個‘小青峰鎮’。
加上四顧門舊址在此,江湖中有不少年輕人慕名而來,在這裡喝酒比劍,遊山玩水,以期偶遇前輩。
“小喬酒樓”、“紫巾布莊”、“仙侶茶館”等等行當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生意都還不錯。
“陳記餛飩,果然還開著。”
經過上次百川院賞劍大會,他本來覺得故人舊事都沒什麼值得掛念的,可這次時隔多年重回揚州,第一個見的老朋友紀暄便讓他心頭一暖。
昨日他送紀暄回去,說紀夫人的下落已經有了,讓他暫時安心。
紀暄聞言鬆了口氣,便多聊兩句,談起他們倆以前喜歡四處蒐集食譜,李相夷介紹的餛飩鋪子還開著,問他這次回來有沒有去過。
他便動了心,要帶葉姑娘來嚐嚐。
十年過去,原先竹竿撐起的小攤已經變成了有門頭的店面,生意也比從前更興隆了。
李蓮花抬頭看了一眼被柴火焰燻黑的門頭,提起衣襬走了進去。
在李蓮花還是李相夷時,經常光顧這家店,除了餛飩味道確實很好以外,這簡陋的小攤還給他一種很溫馨的感覺。
四顧門初建時這片地上什麼也沒有,最近的村落在五里地之外,自己的公廚也沒建起來,大家都要自己到處去找吃的。
他去坊間集市轉了一圈,遇到潑皮無賴為難兩個老人,自然是順手收拾了一頓——然後肚子不合時宜地“咕”了一聲,老兩口立即招呼他坐下來吃碗餛飩,還堅持不收錢。
等餛飩的檔口,他隨意問了問附近的情況,才知道這一帶做小生意的都不容易,東西市有官府收高額市稅,坊間橋頭就有江湖幫派收保護費,除了收錢還連吃帶拿。
這些江湖幫派沒兩天就會內訌,或者因為搶地盤而火拼,不管是頭領換了還是被新幫派取代,都又要重複收取一輪。
但這還不算什麼,主要是一言不合就打起來,攤子來不及收,損失就大了……
於是李相夷一邊吃,一邊下定決心要整頓這種情況。
重要的不是眼睛能看見的一兩次不平,而是規矩——這不是他一個人能做到的事,卻是四顧門能做到的。
不過眼下他要先把這個門派建起來。
吃完餛飩之後,他放下錢,提劍上馬,走出巷口又忽然想起什麼地折回來,問他們要不要把攤子移去小青峰腳下。
四顧門當時有三四百號人,一日三餐都是大問題。
陳記餛飩是第一家,後來連帶旁邊的包子鋪、蒸餅攤都搬到山腳下,形成了一個小市集。
後來四顧門有了自己的公廚,門主院裡更是有了小廚房,但他仍然常去光顧。
因為他總是很忙,騎著馬匆匆來去,鮮少停下來聽人絮叨生活瑣事,可這老兩口走失的兒子跟他一般大,每次見他眉頭緊鎖,就會額外端出些時令的東西送他嚐嚐,比如夏天的綠豆湯、秋天的板栗糕、冬天的幹柿餅,每回還都給他單放很多糖。
他想多付些錢,但總被堅定的拒絕,所以有種被人惦記著的感覺,後來每每心累時,就會一個人來吃。
老兩口可能是想找個人說說話——他就一邊吃東西一邊聽著,不時嗯嗯兩句。
所以他知道了老兩口祖上在離州,也是開晨食鋪子的,大兒子被徵調去修宮室,從此便沒了音信。後來遇到兵災,只好帶著小兒子和兒媳、孫子一路南下,在路上又遇到逃荒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