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科舉制度分為五個等級,從下到上分別為童試,院試,鄉試,會試,以及最後由皇帝主持的殿試。
童試:最初級的地方縣、府考試,透過縣、府兩次考試者,成為童生,表明已具備基本的文化知識和寫作能力。但很多讀書人考到鬚髮皆白,仍是一介童生。
院試:在府、州的”學院“舉行,又分為“歲試”、“科試”兩級。歲試是每年舉行的童生“入學”考試,錄取後即為“生員”,通稱“秀才”。科試則是對已在學校的秀才進行考試,成績優者方可參加下一級考選舉人的鄉試,成績劣者要受處罰甚至取消生員資格。科試也稱為錄科。只要考取了生員,就算脫離平民階層,成為“士”了。“訓士規條”稱:對學校生員“免其丁糧,厚以廩膳……各衙門官員以禮相待”,“生員如果犯事情重,地方官先報學政,俟黜革後治以應得之罪;若詞訟小事,發學責懲,不得視同齊民一體撲責”,即生員享受免丁糧(免役稅)、食廩(國家供給衣食,優厚者稱廩生,次一等為增生,初入學生員無廩膳、稱附生)、政治司法特權(官員以禮相待,生員見官不必下跪,生員犯法地方官須先報學官才能處理,不得像對一般百姓一樣施用刑具)。
鄉試:又稱為大比、秋闈,每三年一次。鄉試三場,分別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鄉試錄取舉人名額由中央規定下達,各省按人口多少分別為數十名到一百數十名不等,全國錄取總額為一千人至一千二三百人。由於考取舉人即具備做官資格,鄉試可說是北齊科舉最重要也最艱鉅的一關。鄉試之榜稱乙榜,鄉試則稱乙科,與進士會試的甲榜、甲科相對。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鄉試後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舉行於京師禮部,又稱春闈、禮闈。會試三場的內容與鄉試一樣,每科會試錄取進士約二三百人。會試正榜以外一般還有副榜。錄入副榜的舉人雖不算進士,但可以授予學校教官或其他較低階官職,或吸收入國子監為監生,獲得國家一定的俸祿。
殿試:北齊科舉的最後一級考試,在會試後一個月即三月十五日舉行。殿試內容試時務策一道,試題由內閣大臣預擬數種,臨時呈皇帝圈定。殿試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狀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為一甲,算是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算是進士出身;第三甲有若干名,算是同進士出身。三月二十五日,新進士和殿試官員在禮部享受御賜“恩榮宴”。宴後陸續進入封官任用階段。一甲的三名進士一般授予翰林院編修等清要之職,其餘進士往往還要進行一次館選或朝考,然後結合殿試名次,分別授予官職,優者亦進入翰林院。
當李昊然在幾年前徹底瞭解了北齊的科舉制度後,他根據自己記憶裡面前世古代的科舉制度對比一下,發現跟後來的兩個朝代科舉制度差不多,兩個世界關於科舉制度意外相合,簡直就像是平行世界一樣,不過他知道這裡並不是平行世界,而是一個架空的古代異世界。
去年李昊然就透過了童試和院試,成為了一名秀才,已經算是北齊的一個稍微可以享受一些特權計程車了,李家莊的所有田地都掛靠在他名下,這樣一來,就可以享受一些賦稅減免,還有就是免勞役,他家裡的長輩們再也不用服勞役了。
對於李昊然來說,最重要的還有一個,那就是可以見官不拜,他前世可是一個現代人,接受的可是現代教育,要是跪拜的是自己的長輩祖宗,還有老師的話,他是沒有什麼心理負擔的,但是見個官都要下跪,他可忍受不了,這也是他為什麼要早一點考取秀才的原因了。
要不然剛才見到藍田縣的縣令韋朗,他怎麼可能有跟對方平等對話的機會,他不是秀才的話,首先就要下跪叩首問好,就算是有他老師柳尚書做靠山,對方不敢對他怎麼樣,但是自己下跪的話,天然就矮了對方一大截,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