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平府這片廣袤而繁榮的土地上,如今諸多事務皆由年輕有為的羅煥挑起大梁。他身姿挺拔,眉宇間透著英氣與果斷,卻也難掩初擔重任的那份緊張與謹慎。
每日清晨,陽光剛剛灑在北平府那硃紅色的大門和金色的匾額上,羅煥便已身著整潔的官服,步入那莊重的書房,開始處理堆積如山的公務。他的案頭擺滿了文書、卷宗,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彷彿是一道道難題,等待著他去解答。
這一日,羅煥正為一起棘手的民事糾紛而眉頭緊鎖。那是兩戶相鄰的人家,因一堵牆的歸屬問題而爭執不休,互不相讓,鬧得整個街巷不得安寧。羅煥仔細翻閱著相關的證詞和契約,試圖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線索,但思緒卻如亂麻般糾結。
正當他苦思無果之際,他想起了叔父羅成。羅成久經沙場,足智多謀,且對處理事務也頗有經驗,定能為他指點迷津。於是,羅煥匆匆起身,前往羅成的居所。
羅成此時正在庭院中悠閒地練劍,劍影閃爍,身姿矯健。見到羅煥急匆匆地趕來,他收劍入鞘,微笑著問道:“賢侄,如此匆忙,所為何事?”
羅煥趕忙行禮,然後將那起糾紛之事詳細道來。羅成聽後,微微眯起雙眸,略作沉思,而後緩緩說道:“此事看似複雜,實則需從根源入手。那堵牆的歸屬並非關鍵,關鍵在於化解兩家的積怨。你想,若只是判定牆歸誰,兩家的心結未解,日後還會有其他爭端。你可先分別與兩家溝通,瞭解他們各自的真正訴求。或許一家是為了爭口氣,或許另一家是覺得對方平日裡多有冒犯,找到這些深層次的原因,再從中調和。切不可急於下結論,要耐心傾聽,讓他們感受到你的公正和誠意。”
羅煥聽著叔父的教導,頻頻點頭,眼中漸漸露出明悟之色。
回到書房,羅煥按照羅成的指點,先派人去兩家詳細瞭解情況。原來,這兩家多年來一直有些小摩擦,此次牆的歸屬不過是導火索。羅煥親自上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說雙方各讓一步。經過一番努力,兩家終於達成和解,那堵牆也不再是爭端的焦點。
當羅煥將處理結果告知羅成時,羅成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賢侄做得甚好,日後處理事務,當以和為貴,切不可意氣用事。”
羅松在一旁看著這一幕,心中甚是欣慰。他的目光中充滿了對羅煥成長的讚許和對家族未來的期許。他捋著鬍鬚,微笑著說道:“吾兒已然長大,能獨當一面,羅家門楣有幸啊。”
此後,但凡羅煥在處理事務中遇到難題,都會向羅成請教。而羅成總是不厭其煩地為他分析利弊,提供良策。
有一次,北平府遭遇了罕見的旱災,農田乾涸,百姓顆粒無收。羅煥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他再次找到羅成,羅成思索片刻後說道:“賢侄莫急,此次旱災,我們需多管齊下。首先,開倉放糧,賑濟災民,這是解燃眉之急。但糧食終有盡時,我們還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組織人力尋找水源是關鍵,可派人到周邊的山川溪流檢視,看是否有可引之水。同時,興修水利,挖掘水井、修建水渠,將水引到農田。在這個過程中,要合理安排人力,確保工程的進度和質量。還要注意防範有人趁機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秩序。另外,可向周邊郡縣求助,看是否能借調一些糧食和物資。”
羅煥依計而行,一方面安排人員從府庫中調出糧食,分發給受災的百姓;另一方面,招募工匠和壯丁,四處尋找地下水源,並修建水渠。
在這個過程中,羅煥遇到了不少困難。有人質疑他的決策,有人趁機鬧事,企圖哄搶糧食。但羅煥始終堅定信念,不為所動。他日夜奔波在救災的第一線,親自安撫百姓,維持秩序。
羅成也時常到現場檢視,為羅煥出謀劃策。他提醒羅煥:“對於那些鬧事者,不可一味強硬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