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是那個內褲,小小一片,看著要比絝舒適許多。
其實古代也是有內褲的,只不過和現代意義上的內褲不一樣。
最早出現在漢朝,叫絝,因為是貼身穿著的,要是現在許多人外表光鮮亮麗,但是內褲可能已經起毛球了,別人看不到,所以因為有裳裙以及保護小腿和膝蓋的脛衣,絝一般不顯露於人前,便都會用質量稍微差一些的布所製成,當然這樣穿著就不太舒服,所以也有用絲織品製成的絝,被稱為紈絝。
紈絝子弟的意思其實就是,連內褲穿的都是絲質的富家子弟。
現在瞧著後世的內褲又輕又薄又貼身,好像還很容易穿脫,他們怎麼不想試試呢,反正就像是別人所說的那樣都是穿在裡邊的,除了最親近的人誰還能看得到。
而漢朝之後的人覺得這個內褲的形式包裹的位置很像是犢鼻褌。
犢鼻褌單說出來,可能有很多人不解其意,也不知其形,但如果說日本相撲手的兜襠布,那邊會有很多人腦海中有一個基本的印象了,而日本相撲選手的兜襠布,就是由中國的犢鼻褌演化而來。
這是底層人民在夏日時常見的穿著,因為一層一層的衣服固然好看,但是行動不便,並且在夏日的時候格外悶熱,現代人想穿短褲,古代人也想穿。
犢鼻褌就是當時被造出來的一種帶襠短褲,有到膝蓋的,也有隻有三角形的,非常的涼快透氣。
而且是外穿的。
所以他們覺得,後世的內褲他們似乎也不是不能製造出來,根據犢鼻褌改一下不就好了。
有錢有有錢的活法,沒錢有沒錢的手段和力氣。
這不,牛大家的一看就去找家裡的棉布了。
只不過不知道後世的人是怎麼把棉布給掛腰上的——也不知在腰中間拴個繩子行不行?
這是男女有關內褲的探討,內衣則更是讓不少人喜愛。
雖然她們還是覺得她們自己的褻衣更有韻味,可這內衣,的確顯得人身形更婀娜啊。
現代人對於古代內衣的印象就只有肚兜,不過肚兜其實是明清時期才出現的,在此之前內衣經過了多次演變,從最早的抱腹,也就是肩部有帶子,然後把前面的半面身體都遮起來的褻衣,到唐朝時期為了更好的適應衣服而出現的抹胸,也就是無肩帶的褻衣,再到明朝時期已經和現代背心類似的主腰,再到清朝時期的肚兜。
而肚兜不光是為了遮擋胸部,也能保護肚臍不進風寒。
肚兜是在所有的內衣中最不顯現身體曲線的,一是因為和唐朝的大膽開放不同,在明末乃至清朝時期,社會風氣內斂,人們不喜歡顯露更多的曲線,二是因為當時清朝的旗服,不適合胸太大的穿著。
所以,清朝之後的人對內衣沒特別的想法,但在此之前的人,卻都躍躍欲試。
“你買嗎?”某大臣家的小姐拉著自己的小姐妹,小聲詢問道。
“我我想買,但是不知曉能不能搶得到。”小姐妹小聲的回道。
她明年就要出嫁了,現在正是愛打扮的時候。
可她爹搶了幾件商品都沒搶到,現在氣的在院子裡面大喊呢。
“沒事,你想啊,像是我們的這麼快接受的人不多,她們肯定不會來和我們搶的。”兩個人今日是出來參加賞花會的,現在正在角落裡面縮著,結果沒想到這麼偏僻的地方,還有人過來。
“劉小姐,你瞧見天幕上的內衣沒?”王小姐過來了,她們平日裡還能說得上幾句話,“趙小姐也在啊。”
劉小姐笑道:“瞧見了,怎麼了?”
大家都是差不多年齡的官宦小姐,愛美的心思都是一樣的,王小姐發愁:“你們覺得要不要試著搶一下?”
她這是來拉個合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