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穿過來回轉動就可以使玉米粒脫落。
劉姨剛才已經把大碴子粥煮好了,現在放了紅糖在那邊涼著,看他們用剝玉米神器不由得和廚師長感嘆,還是現在的日子好過。
“連剝玉米都有一個專門的東西,我們小時候每年收玉米,剝玉米剝的手指甲縫都開裂,那個時候拿乾的苞谷棒子互相蹭都覺得省力不少,後來有個玉米刮子才算是解放了。”
但也沒這個小東西好用。
廚師長深以為然:“那要不然說讀書改變命運,讀書人的腦袋都好使,就是得讓孩子去讀書,然後才能發明東西。”
李白幾人一邊脫玉米一邊豎起耳朵聽他們談話,對於他們來說,後世之人所說的每一句話都那麼新奇有趣。
原來他們也不是一開始就有輕便的方法,也是慢慢改變的。
讀書,這個被老百姓在口中唸叨了千百年的字眼,卻在後世真正普及了。
讀書改變命運,誰不知道呢,可在古代並不是人不想讀書,而是人讀不起書。
只是為何要說是讀書的人發明東西呢?
幾人不太理解,那不是工匠所做的活計嗎,和讀書有什麼關係?
總之,把蔬菜都處理好送入烘乾機後,他們就要開始熬肉醬了。
“都自家人吃,肉保證能像廣告上那麼大塊。”農家樂自己就有養豬場,養雞場,所以平時吃的雞和豬都是現宰現吃,保證新鮮度,就算一頓吃不完放冰箱,也能保證在最新鮮的時候就凍起來的。
可農家樂沒有養牛場,因為牛要比豬難養一些,養殖週期也長,牛懷胎十月一胎一頭,可豬懷胎四月一胎一窩。
而且農家樂養豬是為了吃到高品質的豬,可養牛又有哪個地方牛的品質能夠比大草原上散養天天吃草的牛品質更好呢。
所以一是不划算,還要請專人去負責,二是沒必要。
所以只定期從科爾沁採購冷鮮運輸的牛肉。
聽到廚師長的解釋,幾人相視而望,不可思議卻又覺得不愧是物資豐饒的後世。
連牛也不再作為耕地的主力軍,而被宰殺來吃了嗎?
牛肉在現代是一個經常出現在人們餐桌上的美食,但其實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牛都是不允許被宰殺來吃的。
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耕地。
一頭牛在有些時候甚至是一個家族或者一個村莊最為寶貴的資產,甚至要比老人或者小孩都值錢的多。
但也並不是絕對吃不到牛肉,要不然也不會出現在電視劇中,會有一位大俠隨手甩出一枚銀子後,讓店小二給他上一壺好酒,再上一盤滷牛肉了。
因為正常死亡的牛肉是可以吃的,只需要上報官府,在官府批准後就可以食用或售賣。
當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肯定也會有人想為了這一口美食,所以偷偷宰殺耕牛,在各個朝代都屢見不鮮。
比如唐朝的程咬金家,他莊子的牛經常摔死,病死,死亡率高得出奇。
宋朝的時候更是屢禁不止,因為當時一頭牛的牛肉價格要比耕牛貴得多,不少人便會偷偷把耕牛殺了當做老死的牛肉去賣,宋真宗時期,很多地方吃牛肉已經形成風氣,比如浙江甚至‘以牛肉為上味,競相屠宰’。
所以在北宋時期,因遏制不住宰牛風尚,有些地方官府便只能加收‘宰牛稅’,可也無濟於事。
不過這種牛肉交易始終不光明正大,所以像是《水滸傳》或各類古代電視劇中的大俠,為何會要牛肉,而不是豬肉或羊肉又或者是雞肉,就是為了刻畫他們的形象。
因為在當時出門去店裡吃牛肉的人,絕不是社會上層,因為達官顯貴,自己家中便有牛肉,只需找藉口稱牛病死即可,也不是普通百姓,